胆源性胰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技术微创取石的ERCP,为耄耋老人 [复制链接]

1#
近日我院肿瘤肝胆外科联合消化内科为一例93岁高龄的患者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也叫ERCP。目前患者渐渐恢复正常,主诉病情得到解决。患者,杨某,女性,93岁,因胆总管结石伴低位胆道梗阻,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曾在外院住院治疗,治疗效果不如人意,因病情危重转入贵州医院治疗。胆总管结石伴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是由于胆道梗阻并发细菌感染,合并多脏器损害的全身严重感染性疾病。临床上多表现为腹痛、*疸、寒战高热、感染性休克,且合并程度不等的精神症状,该病发生后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如得不到及时有效救治多因继发全身脏器功能衰竭、休克而死亡,只有尽快解除胆道梗阻、通畅引流,方能挽救患者生命。但因患者高龄、且既往有高血压病、房颤等多种基础疾病病史,手术风险极高。如不行手术,病情有进一步加重的危险,导致严重后果。经该院肿瘤肝胆外科、消化内科、麻醉科及重症医学科团队谨慎研究、讨论,并与家属充分沟通,最终决定为患者实施ERCP手术,这样既能规避全麻气管插管下腹腔镜手术的大部分风险,又能在相对“无创”条件下达到解除胆管梗阻的目的。年6月27日,经过充分术前准备,在静脉全麻下(保留自主呼吸)给患者实施了ERCP手术,手术非常顺利,患者术后4天康复出院。ERCP技术是内镜中难度最高的诊疗技术,对于此次年龄高达93岁且患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采取此类手术尚属首次。贵州医院肿瘤肝胆外科、消化内科、普外科、麻醉科、介入科等多学科合作早已成熟将该技术应用于肝胆外科疾病的诊治。

扩展阅读

十二指肠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在十二指肠镜直视下插入导管至十二指肠乳头部的胰胆管开口处,通过内窥镜管道直接注入造影剂,使胰胆管在X线显影来诊断胆胰疾病的影像学方法。在ERCP基础上,可以进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ENBD)、胆总管取石术、胆胰管支架引流术等治疗。该手术被业内喻为皇冠上的明珠。创伤更小,恢复更快,费用更低是ERCP技术相比外科腔镜手术的显著优势。由于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深受患者欢迎。该技术能很好地为高龄患者,尤其80岁以上患者以及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人群解决胆道结石、化脓性胆管炎、胰管结石、慢性胰腺炎等胆胰系统疾病。

1.疑有胆管结石、肿瘤、炎症、寄生虫者或梗阻性*疸且原因不明者。

2.胆囊切除或胆道手术后再发结石者。

3.胰胆管结石、胰腺肿瘤或慢性胰腺炎、复发性胰腺炎原因不明者。

4.怀疑有十二指肠乳头或壶腹部炎症、肿瘤者。

5.原因不明的上腹部疼痛怀疑有胆胰疾病者。

6.因胆胰疾病需行内镜下治疗者。

7.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需紧急引流及治疗者。

资料来源:肿瘤肝胆外科编辑:杨雪审核:王临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