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一节生姜
悉达多?穆克吉的那本畅销书《癌症传》,让许多人认识了「众病之王」癌症。
如果你问我「众癌之王」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胰腺癌。
胰腺癌的发病率并不算高,但一旦得病,往往凶多吉少。
目前,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许多主要癌症的生存期都得到了大幅提高,但胰腺癌5年生存率仍然只有5%左右。我国平均每年有9万人确诊胰腺癌,其中7.9万人死于这种疾病。[1]
无法被预测的幽灵
胰腺癌的第一个难:发现难。
今年9月,美国金斯伯格大法官因转移性胰腺癌并发症去世,享年87岁。
RuthBaderGinsburg(youtube视频截图)
金斯伯格是幸运的,由于她此前已经经历过肠癌,肠癌治疗之后的定期复查让她在早期发现了胰腺癌。癌症发现得越早,就越容易治疗,甚至部分癌种可以获得治愈。及时接受手术治疗后,金斯伯格获得了长达11年的生存期。
其他的胰腺癌患者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往往已经是晚期。
为什么?
首先,从解剖结构来看,胰腺躲在其他器官的后面,导致在常规检查中(包括一般的影像学检查)难以发现早期胰腺癌。
其次,胰腺癌不属于高发的癌症,不适宜使用CT开展大规模普筛。
相比之下,乳腺癌有钼靶检查,宫颈癌有涂片检查,前列腺癌有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筛查,肺癌也有对高危人群的低剂量螺旋CT筛查,这些筛查让癌症治疗可以赢在起跑线上,大大减少了相关癌症的死亡率。
此外,从症状来看,胰腺癌很擅长伪装。
早期胰腺癌没有明显和特异性症状,患者往往因为「常见表现」到医院检查,比如恶心、呕吐、肠蠕动异常、疲倦、虚弱、食欲变化、*疸、背痛、不正常的体重减轻等。
由于癌变会影响胰腺功能,胰腺癌常常伪装成糖尿病。有数据表明,大约8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有新发糖尿病或胰岛素不耐受的现象。
JAMAOncology今年8月一项对15万人近30年的随访研究显示,与一般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和出现非正常体重下降的人,胰腺癌发病风险增加。如果是新发糖尿病者,同时体重下降超过8磅,胰腺癌风险可飙升至6.75倍。[2]
在中国的成年人中,有10.9%的人都有糖尿病,有35.7%的人属于糖尿病潜伏期。[3]因此对于出现体重减轻的糖尿病者,需要特别警惕胰腺癌的问题。
晚期胰腺癌的治疗,难在哪?
胰腺癌的第二个难:治疗难。
两个目前在肿瘤治疗领域研究火热的疗法: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到了胰腺癌的场子里都遭遇了滑铁卢。
我们平时常常提到的PD-1、PD-L1、CTLA-4都是「免疫检查点」,而这些蛋白的抗体就是常说的免疫治疗,其机制是解除癌细胞对免疫细胞的抑制,让免疫细胞能够杀死癌细胞。一般来说,如果某种癌症出现的基因突变越多,就越适合使用免疫治疗。胰腺癌有的是突变,却是免疫细胞的沙漠。即使K药等免疫治疗能解除癌细胞的防御,但由于缺乏免疫细胞的支持,K药也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抗PD-1的K药和O药,目前已经获得10多种癌症适应症的批准,却没有专门批准用于胰腺癌的治疗。最新的一个失败案例是PD-L1单抗durvalumab联合CTLA-4单抗tremelimumab对胰腺癌的治疗,在2期临床试验中,只有3.1%的患者在治疗之后出现了客观缓解,表现相当惨淡。[5]
再看看靶向治疗。目前,靶向治疗给很多癌症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希望,比如说非小细胞肺癌,如果能使用EGFR靶向药,不但副作用低于化疗,治疗效果很好。
靶向药的作用机制是针对癌细胞特有的基因突变,有选择性地杀伤癌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其中,基因突变又可以分为驱动突变和非驱动突变。只有驱动突变对驱动细胞的癌变比较重要,通过靶向驱动突变,就有擒贼先擒王的效果。相反,如果突变对致癌性并不重要,靶向药的效果就成了鸡肋,胰腺癌就缺少这样重要的突变作为合适的靶标。年,美国FDA批准EGFR抑制剂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在临床试验中,虽然这种联合治疗在统计学上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总生存率(OS),把一年生存率从17%提高到了23%,但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只比对照治疗增加了10天。[4]新的希望:胰腺癌治疗如何破局?既然胰腺癌的症结是免疫细胞太少,如果我们可不可以把免疫细胞引入胰腺癌组织,提高治疗效果呢?嗯,这确实是目前的治疗思路。如今一个比较有希望的药物是CXCR4激动剂(BL-)。CXCR4是一个受体,其配基是CXCL12,它们之间的互动对于胰腺癌肿瘤微环境的调节很重要。我们可以把BL-比做一只「沙漠骆驼」,它负责载着免疫细胞进入胰腺这片免疫沙漠:BL-通过激活CXCR4受体改变肿瘤的微环境,帮助免疫细胞更容易进入胰腺组织。临床试验表明结果,使用「沙漠骆驼」治疗后,胰腺组织中能杀伤肿瘤的CD8+效应T细胞果然多了。不仅如此,抑制免疫的髓样抑制细胞(MDSCs)、调节性T细胞(Treg)也同时减少了。这样看来,BL-算是一头好骆驼,它不但能把有用的细胞拉进来,也把捣乱的细胞拉出去。在相关的2期临床试验中(COMBAT临床研究),对病情无法控制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考察了两个治疗方案:BL-+K药(简称非化疗方案),BL-+K药+化疗(简称联合化疗方案)。[6]37名患者接受了非化疗方案,只有1名患者出现部分缓解。这名患者入组时,距离最初诊断时间已经有2年多,有六个肝转移病灶,三个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临床试验属于三线治疗。在非化疗方案治疗7周后,复查结果出现了部分缓解,在4个月时肿瘤病灶大小减少了39.7%,算是效果显著。但从总体效果来看,非化疗方案的客观缓解率只有3.4%,中位数OS为3.3个月。不过,对于胰腺癌2~3线治疗来说,这样的效果已经相当不错了。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其中二线治疗的中位数OS为7.5个月,也不算太差,主要是三线治疗的效果拉了后腿。在联合化疗方案方案中,客观缓解率达到32%,mDOR(缓解持久期)为7.8个月,整体高于非化疗方案。从这个结果来看,只有「沙漠骆驼」是不够的,还需要有K药来解除癌细胞对免疫细胞的抵抗,也需要化疗的协助。化疗通过直接杀死癌细胞,增加癌新抗原的释放,方便CD8+效应T细胞识别靶点,还能减少免疫抑制的Treg细胞,增强CD8+T细胞的杀伤力。当然,这只是一个2期临床的结果,虽然带来了希望,还需要严格的对照试验来证明联合治疗的疗效。只靠CXCR4激动剂这样一只沙漠骆驼,也很难将胰腺癌变成免疫细胞的绿洲,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达到真正的绿化免疫沙漠的目的。期待胰腺癌被「绿」的那一天早日到来。(策划:gyouza)作者张洪涛,笔名「一节生姜」,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病理及实验医药系研究副教授,研究领域:癌症的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题图来源:图虫创意参考文献:1.Chen,W.,etal.,CancerstatisticsinChina,.CACancerJClin,.66(2):p.-32.2.Yuan,C.,etal.,Diabetes,WeightChange,andPancreaticCancerRisk.JAMAOncology,.3.Wang,L.,etal.,PrevalenceandEthnicPatternofDiabetesandPrediabetesinChinain.JAMA,.(24):p.-.4.Moore,M.J.,etal.,Erlotinibplusgemcitab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