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源性胰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字典是权威,还是记录的工具 [复制链接]

1#

如果让你写一篇书籍观后感,你觉得什么书最难?

我大脑中第一个冒出来的,就是新华词典,一本如此纯粹的工具书,该怎么写观后感呢?

从那几个你不曾认识的字开始?还是从这本书出现的历史讲起?亦或者从这本书给一代又一代人带去的价值说起?

里面的字有字,你不认识的有很多,但是写出来以后别人未必不认识。

如果说从一些看起来奇奇怪怪的文字开始,去说文解字一样,讲背后的故事,可能更受欢迎。

那么这本书的历史呢?从年问世以来,不到70年时间,《新华词典》卖出了6亿册,不仅是真正的中国国民第一畅销书,而且是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的“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

其实这一整个过程也是非常有戏剧性,有历史使命的,作为第一部用白话文释义的汉语工具书,它可以说是解决文盲问题最大的功臣之一。

往前看,东汉的《说文解字》和清代的《康熙字典》都是在用文言文解释字义,这并没有太多教育普及作用。

因为从西汉独尊儒术开始,儒家经典文献的使用语言就变成了不可更改的万世开模,而活的语言,就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语音、词汇、语法都会变。

到了康熙年间,官话已经相当于我们的普通话了,而词典大多还是文言文解释。

年,硝烟散去,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全国80%的文盲现状,让我们急需一本用白话文解释文字的字典,来承担普及识字率的历史使命。

于是年第一部《新华字典》终于面世。

这个历史,虽然加了历史使命,但是作为观后感还是差点意思,是不是可以在深入一些呢?

比如怎么提升字典的使用效率,当时的编撰者们又是如何设计的?

不知道用过字典的人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是第一个字,还是一个个界限清晰的检索表呢?

不管是你用部首,还是用拼音,都能根据需求找到你想要的字。

查字典的查字,既是顺序查找,也是排序算法,更是一种分类机制,不管是用个部首把多字列进去,还是用26个字母根据拼音排排好,都是一项大工程,也是一项大智慧。

古代中国没有拼音,19世纪末西方现代语言学进入中国后,年才出现了注音字母,但真正的拼音其实就是在《新华字典》里才正式确定。

当然如果这些依然还不够,那么只能去挖掘这本书的意义了。

对于全中国人民的意义,当然是消除文盲,推广普通话了,语言的统一到底有多重要,我想从秦始皇的车同轨书同文开始,我们老祖宗们就意识到了。

而普通话的普及也一样,相互之间的交际和经济活动自然会频繁起来,更重要的是民族和身份认同。

因为我们都说中国话,所以我们都是中国人。

而且对于我们这几代人来说,其他书可以不买,但是《新华字典》可以说是必备之一,小时候送礼品,有时候也会选它。

如果有小朋友家里有一本新的词典,在学校里都是会被很多人借着查的,依然记得翻开词典后那股书香,闻着闻着肚子里墨水味也仿佛浓了些。

不过它的权威和传奇,也会造成不好的一面,那就是给我们忽视了一件事情——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统一文字和发音的权威,但是它其实不是权威。

比如最近网上在争论的问题,为什么字典里放一些错误的读音呢?

寻麻疹里的“寻”字,以前读qian,一骑绝尘里的骑,以前读ji,现在都变成了“xun"寻麻疹,一骑(qi)绝尘。

为什么这么权威的词典,反而以错为对呢?

其实是我们太过执着了,语言本来就是不断变化的,没有绝对的对错,正因为如此,语言才能保持鲜活力。

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读音,以前也是错的,比如叶公好龙的叶,以前读she(同射),忍俊不禁的俊,以前读qun。

语言文字是交流的工具,既然是工具当然要方便大众使用,那么什么字,什么发音人们用的多,那么这个字,这个发音就会自下而上的演化,最后出现在字典里。

字典,已经不是最初的权威了,真正成熟时期的字典,它的功能是纪录和描述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