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源性胰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追忆上海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倪耀良 [复制链接]

1#
北京专治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al/180416/6172010.html

(本文转载于《围棋天地》年第7期上海市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供稿)

上海市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倪耀良先生

 

 年2月19日,一位88岁医院,在爱女的陪护下平静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消息传出,海内外围棋界悼念和缅怀的声音接踵而至。中国围棋协会、韩国棋院、日本棋院、新加坡棋院等纷纷发来唁电,陈毅元帅的子女陈昊苏、陈丹淮、丛*在唁电里写道:“倪先生的去世,是围棋界的一大损失。”


  他叫倪耀良,年1月30日出生于上海,是一位躬耕不辍的围棋人士。棋友们在围棋年鉴里也许不会见到他的名字,他没有头衔,也没有名局的棋谱。但是,他成就了一段以平凡写就的非凡人生。


  他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


  一件是教书育人。他二十岁从上海师范学校毕业,之后几十年勤勤恳恳在小学当数学老师,后来担任过*浦区围棋学校和天津中学的校长,“倪校长”的尊称由此而来。


  另一件是贡献于围棋。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他但任校长的中小学都开了围棋课,在当时非常稀有。他精心选拔好苗子,输送给邱百瑞等教练,他带队的*浦区连续多年取得上海市学生比赛的优胜。


  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协助应昌期先生在上海外滩之畔建起了二十层的应氏大厦,作为围棋基金会的办公楼,也是围棋学校的校园。秀丽挺拔的应氏大厦是应昌期先生的豪捐之举,也是倪校长的心血之作。


  他是第3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赛的协调人,于困局中寻妙手,奔波在海峡两岸,言辞恳切,条理明晰,以非凡的协调才能挽救了这个延续至今的围棋大赛,为世界上最顶尖的棋手留下了最好的舞台,也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书写了一段围棋佳话。


  他受托于应昌期先生,费尽心力完成了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的法律手续。从年基金会创办起担任秘书长,年应明皓先生去世后接任理事长。


  他协助应明皓先生创办了倡棋杯中国职业围棋赛和世界大学生围棋锦标赛。倡棋杯成功举办十八届;六届大学生赛走进了香港、台北、多伦多、曼谷、剑桥、悉尼等世界各地的校园,为世界大学生围棋运动展开了全新的布局。他邀请世界冠*常昊到哈佛大学进行围棋演讲,盛况空前。


  他和应氏父子结下了深厚情谊。他晚年在回忆应昌期先生的文章《生死不易别,千秋共此心》中写道:“在离去二十年之后,今天纪念应昌期先生,是因为他开创的应氏围棋事业还在延续;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还鲜活在我们心底;是因为他的围棋理念越来越显示出超人的前瞻;是因为他渐行渐远的背影在历史的视角中反而显得愈加伟岸。”


  倪耀良先生辞世以后,亲朋好友的追忆字字句句充满了不舍与怀念……


  他对围棋满腔热情


  (王汝南前中国围棋协会主席)


  倪耀良先生离开了,我感到甚为悲痛。倪先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他参与和支持围棋事业已经30多年了,但大家仍然称他为倪校长。这么多年来他辅助应昌期、应明皓两代人管理上海市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做了大量促进围棋发展和普及的有益工作,难能可贵。


  我与倪校长因围棋而相识、交往,深切感受到了他对围棋的满腔热情,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对棋手的热情关照。应氏杯、世界青少年围棋赛、世界大学生围棋锦标赛、倡棋杯、陈毅杯等各种比赛都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年我率团访问台北,那也是我与倪校长相处最久的一次。为增进海峡两岸的围棋交流,应昌期先生邀请常昊等“六小龙”赴宝岛访问。那时应昌期先生正在台北家中养病,仍然十分
  为了此次访问,倪校长不辞辛劳专程由上海赴北京与我们一起到台北。我作为带团者比较轻松,就是因为倪校长的全程陪同。他对我们交流比赛的行程作了细致的安排,应先生不仅在家中款待了我们,还委托倪校长多次在台北的特色饭店宴请代表团,使得青少年围棋团访问台北取得了圆满成功。


  在加拿大举办世界大学生围棋赛时,倪校长把在多伦多生活的女儿女婿都请出来全程为比赛义务服务。倪校长兢兢业业,全身心投入应氏基金会举办的各类围棋活动,支持我们的围棋事业。


  倪先生的不幸去世,是应氏围棋基金会的重大损失,也是围棋界的一大损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将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的工作做得更好。


  怀念孺子牛倪耀良


  (聂卫平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


  听闻倪耀良校长因病去世的消息,我很难过,我们失去了一位亦兄亦师的老友,棋界失去了一位孺子牛般的躬耕者。


  最早认识倪校长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代表应昌期老先生来北京商讨第3届应氏杯事宜。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倪校长表现出来的热情、真诚、和气、睿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也顺利地促成应氏杯在上海举办。


  之后多次在应氏杯、倡棋杯、陈毅杯等比赛活动中相见,倪校长无论以何种身份出面接待,都是不卑不亢,以礼待人,以诚服人。上海市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这些年举办的各种比赛和活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中国围棋乃至世界围棋的贡献越来越大,与倪校长尽心尽力辅佐应昌期、应明皓父子,为围棋事业始终初心不改、精神长存有密切的关系。他是一位令人敬佩的深耕围棋事业多年的奉献者。


  斯人已去,浩气长存,应氏父子和倪耀良校长为棋界留下了丰富宝贵的精神遗产,我们永远感谢他们、怀念他们!


  偶然相识的忘年之友


  (刘思明前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主任)

前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刘思明与倪耀良


  

在我的记忆中,应该是年初夏的一天上午,我的老领导郝克强打来电话,委托我中午陪代表应昌期先生专程来京洽谈第3届应氏杯事宜的倪耀良先生一起吃个午饭,顺便聊聊《围棋天地》杂志与应氏杯组委会的宣传合作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第2届应氏杯中国队弃赛,在棋界内外引起了轰动,也给应氏杯的办赛前景蒙上了阴影。虽然事后双方很快就不再过多争论其中的是非曲直,都采取了冷处理的明智方式,但第3届中国队能否恢复参赛始终是一个谜。随着开赛时间临近,大家愈发
  此前我从未与倪耀良先生谋面,只听说应先生和中国棋界在事关参赛的一些问题上依然有分歧,都坚持己见,调合不易,悬念重重。此种情形下,并没有什么特殊背景的倪耀良先生敢于一个人赴京直面难解的症结,怎么说也算是有胆量的人,见一面肯定不虚此行。


  我和倪先生是在北京金朗大酒店吃的午饭,简单几个家常菜,稍显随意。倪先生并不介意,他大我二十岁,人很平和,衣着也很普通,只是一口上海方言听起来有些费解。上午倪先生刚刚与中国围棋协会进行了有效沟通,面有倦容但还是兴致勃勃。他告诉我,商谈的内容有待双方最后确认,不能向我透露过多细节,总体上说前景是乐观的。倪先生完全不谈自己做了什么努力,只是夸赞双方的领导层都很有智慧,都对围棋事业充满了爱心,这一点也让我对他很有好感。


  初次见面,我们相互留下了较好的印象。多年后,我们谈及这次偶然的相识,倪先生说吃了什么菜早就忘记了,只记得是来北京吃得最轻松的一顿饭。我们都对这次相识感到庆幸和难忘,为我们后来近二十年的密切合作奠定了友谊的基石。


  年,我从中国体育报业总社调到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工作后,与倪先生打交道的机会开始增多,相互了解加深的同时,友谊也愈发深厚。多年来,中国棋界与上海市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中国围棋事业的发展,作为基金会秘书长后又接任理事长的倪先生为此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倪耀良先生是一位智者,讲诚信、重友情、干实事。我永远怀念这位忘年之友。


  这一句话


  (华以刚前中国棋院院长)

前中国棋院院长华以刚八段与倪耀良


  

惊悉倪耀良校长驾鹤西去,不胜悲痛。本文谨记倪校长的一句话,以表深切悼念。


  应昌期先生几乎倾尽身家,分别在台北和上海创立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史上绝无仅有,必将永垂青史。有一些棋友下棋完全为了过瘾,连棋具都不懂得尊重,在棋盘上随意放置热水杯子,黑白棋子混成一堆甚至随地乱扔。应昌期对此深感痛心,出于对围棋的爱,他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规则研究之中,他毕生要探究的正是围棋的科学内涵。他有针对性地倡导棋具优化、规范化,所以计点制规则才会一改再改,务必精益求精。


  应昌期平素勤于思考,这种类型的人偶尔心血来潮,在某些局部问题上容易推翻自己的既定结论。有一次应昌期与倪耀良的对话就是这种情形。


  “倪校长,这几天我思虑再三,在劫分争搅上有新的发现哦……”“真的吗?也许我记错了,这可和您在第N版第N章的基本观点完全不一致哦!”


  短暂的尴尬之后,应昌期立刻意识到自己错了。这一句话,显示出倪耀良对计点制规则谙熟于心,面对突然袭击坦诚应对;这一句话,表现出他的诚实;这一句话,只有挚友才说得出来;这一句话,犹如职场面试的天花板。


  或许应昌期当时没有想这么多,在上海市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理事会组成的草稿纸上,几乎所有的人选都是反复涂改斟酌,唯有“秘书长:倪耀良”处一笔成形。倪耀良校长荣任基金会秘书长,为中国围棋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倪校长背着我去学棋


  (常昊世界冠*、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

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常昊与倪耀良


  

我和倪校长之间有很多温暖的往事值得回忆。


  认识倪校长时我6、7岁,倪校长应该是50岁左右。当时我学棋需要有人接送,爸妈有时上班没时间,倪校长怕我缺课,就常来我家接我。有时路上我走累了,倪校长就会背起我来走,一边走一边开玩笑地对我说:现在是我背着你走,等你长大了,我老了走不动时,你也要背我啊。后来我渐渐长大,却从来没有机会背过倪校长,只是在一起参加围棋活动时,会上前搀扶着倪校长,没有人知道我那时心底充满着特别的感恩之情。


  年3月,我们“六小龙”访问台北时,倪校长带着我拜访应昌期先生,介绍我时说,他是现在中国最有希望的年轻棋手,很有可能是第一位夺得应氏杯冠*的中国棋手。应老先生听了非常高兴,连声鼓励我要更加努力快快成长,争取早日参加应氏杯。


  年我第一次参加应氏杯获得亚*。年倡棋杯创办之后我与倪校长的接触多了起来。那段时间我一直无缘世界冠*,压力很大。倪校长每次见面都会鼓励我,要我坚信自己的实力,一定会拿世界冠*。


  年3月我夺得第5届应氏杯冠*,倪校长十分激动,他向应明皓理事长提议当晚设宴请在场的朋友一起庆祝。席间倪校长高兴地说:当年他在台北的预言实现了,也可以告慰应老先生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倪校长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这是我和倪校长、应先生的特殊约定。


  此后,每年的倡棋杯和世界大学生赛,我和倪校长有了更多的接触。年和年我两次跟随倪校长去美国各大学推广围棋。倪校长平时言语不多,但他慈祥的目光和娓娓细语都让我感觉特别温暖。


  时光飞逝,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这位我特别尊敬的长者不幸离世,让我非常难过,谨以此文寄托我无尽的哀思。倪校长几十年来对应昌期、应明皓父子两代人的情义,作为年轻一辈的我非常感动。我一定会牢记倪校长的嘱托,为我们围棋事业的发展竭尽全力。


  尊敬的前辈和师长


  (华学明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


  倪校长是尊敬的前辈、师长,他对应氏规则的热情很久以前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年,大家敬爱的应明皓董事长去世,倪校长不顾高龄,毅然接过上海市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的工作重担,按照应董事长生前的约定,倪校长以近九旬的年龄乘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远赴悉尼,完成了应氏主题赛事应氏杯大学生围棋赛的澳洲之行。疫情发生后,倪校长鼎力支持中国围棋事业,助力倡棋杯等比赛如期开展。


  年4月,我在上海倡棋杯开幕式上聆听倪校长对应家父子两代人热爱围棋的往事的回忆,十分受感动。倪校长的去世是中国围棋的巨大损失,我们广大职业棋手十分怀念他。


  一家人的怀念


  (俞斌世界冠*)


  2月19日,听到倪耀良先生去世的消息,我和太太、女儿都深感突然和悲痛。


  我随着我太太王亦青,一直称呼倪耀良先生为“倪校长”。倪校长的女儿倪宇与王亦青从小一起学围棋一起比赛,倪校长总说他是看着王亦青长大的。每次应氏基金会的赛事活动,他看见我都亲切地打招呼说“王亦青呢?她最近怎么样?你要带着她一起来参加基金会的活动。”因为这层关系,我跟应氏基金会之间多了一层亲近感。


  应昌期先生创办应氏基金会,举办了应氏杯、倡棋杯、陈毅杯等很有影响力的围棋赛事。尤其应氏杯,40万美金的冠*奖金在上世纪80年代引起轰动。那时候倪校长是基金会的秘书长,每逢比赛都到赛场和研究室来看棋,谈论围棋之外也时常关心我家孩子的教育、学围棋的情况,分享他的教育心得。倪校长一直跟我说,一定要让女儿学围棋,学围棋的好处很多。


  年应氏基金会创办了世界大学生围棋锦标赛,这是一项特别有意义的赛事。年第2届在台北,当时我女儿高一,第一次做裁判志愿者。在谢裕国、吕国梁两位老裁判的指导下她每天认真地给大学生哥哥姐姐数棋,记录成绩,比赛结束后得到一张基金会颁发的志愿者证书。女儿兴奋地跟我说,等她读大学后也一定要参加世界大学生围棋比赛。年第5届的时候,高三的女儿已经可以独立负责一个赛区,包括赛场布置、胜负记录、与棋手们沟通,赛事结束后女儿受到了基金会老师的赞许。年第6届在悉尼,女儿通过努力获得了代表浙江大学参赛的资格,最终取得了第6名的好成绩。


  年4月应明皓先生去世后倪校长接任理事长,他继承应氏父子的遗志,在疫情期间确保基金会的各项围棋赛事顺利进行。去年10月底,倡棋杯决赛在上海举行,在倪校长的办公室我陪他一起聊天。电脑桌前倪校长抽烟抽得很多,话语间思路敏捷、逻辑清晰,赛后的颁奖仪式简短温馨,大家开心合影留念。


  一切仿佛还在眼前,噩耗突如其来。一位致力于围棋教育事业和围棋赛事推广的长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愿天堂也有围棋与您永久相伴。


  一段佳话


  (邱百瑞围棋教练)

邱百瑞教练与倪耀良


  

我与倪耀良先生相识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已经五十多年了。当时我在棋室担任围棋老师,倪先生是延安东路四小的数学老师。那时围棋还是比较冷门的项目,当倪老师听说我在教围棋时,就常常把他的学生送来学棋。


  倪先生酷爱围棋,一直认为围棋具有教育功能,对少年儿童的智力开发很有好处。七十年代初围棋项目刚刚恢复,倪耀良担任凤三小学副校长后更加注重开展围棋活动。除了把学生送到上海市体育俱乐部围棋班来上课外,还在自己的学校开办了围棋班。之后凤三小学在市围棋比赛中成绩一直很突出,*浦区体育局也因此有了将凤三小学改成围棋小学的想法。时任*浦区副区长的沈立恭先生给倪校长提了一个建议:请应氏杯围棋赛创办人应昌期先生为围棋小学题写校名。在这之前,我参加了应昌期先生举办的世界青少年围棋比赛活动,与应先生有了交往。于是,倪校长就把请应先生题写校名的任务交给了我。


  第1届应氏杯决赛在宁波进行,在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的安排下,我与应先生见了面,向他介绍了酷爱围棋的倪校长及凤三小学开展围棋活动的情况。应先生听了十分高兴,当即承诺为凤三小学题写围棋小学校名。应先生还对我说:“我一定要到上海去见见这位爱好围棋的校长。”


  凤三小学就这样改成了*浦区围棋小学。挂牌那天,应先生专程到场为揭牌庆贺,之后我与倪校长又一起到虹桥小别墅登门道谢。倪校长的围棋理念与应昌期先生十分契合,他们一见如故,就这样成了知心的好朋友,成就了沪上棋坛的一段佳话。


  感恩永在我心


  (吕文珍上海市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秘书长)

上海市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吕文珍与倪耀良


  

年,倪校长受应昌期先生的委托筹建应氏大厦、围棋学校和应氏基金会,我是倪校长招入的第一名员工。在之后的26年里,我见证了倪校长敬业的工作态度,儒雅谦和的人品以及非凡的围棋成就。


  倪校长始终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的,年10月,第4届应氏杯半决赛在韩国江陵举行,结束后倪校长带着我直接转飞成都筹备决赛事宜,忙得精疲力竭。报到前一天晚上在锦江宾馆,倪校长累倒了,他突然感觉胸口剧痛,我们医院,医生诊断为心梗,有生命危险,医院吊了一个晚上通血管的针。第二天,担任裁判长的吴清源等嘉宾都要到会,赛前还有很多重要的工作。这时倪校长坚持要出院,医生说有危险,病人一定要出院必须自己签署承诺书。倪校长微笑着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关照我不要对大家讲这个事情。在后来几天的比赛活动中,没有其他人知道倪校长是冒着生命的风险在坚持工作,我的心里充满敬佩和感动。常昊对李昌镐的成都站决赛的成功举办,凝聚了倪校长的心血。生死面前,如此从容,体现了倪校长非凡的品格。


  倪校长与应昌期先生有着深厚的友情,他常常说,我受托于应先生努力把应氏围棋规则推向世界。年,第5届应氏杯半决赛在贵阳举行,同时召开中日韩围棋规则研讨会,专门讨论了应氏计点制围棋规则。会后,应明皓理事长带我们再飞日本去请教吴清源大师。出发的时候,我到倪校长家去接他,倪师母告诉我,校长身体不舒服,有点发热。我就跟倪校长说,你就不要去了。他很坚定地讲:我一定要去,这次是去研讨应氏规则,是我答应过应老先生的事。到日本以后倪校长就发病了,等回到上海,医院,经检查是急性胰腺炎,医生当场就开出了病危通知书。幸亏经过治疗,倪校长恢复了健康。


  君子重然诺,也许正是围棋的文化浸润让倪校长有了当今难得的古人君子之风。


  我和倪校长一起工作的26年里,有着太多美好的往事。人生路上遇见了倪校长,是我的幸运,对倪校长的感恩永在我心。

倪耀良与围棋泰斗吴清源先生

应昌期先生(左1)参观上海围棋小学,左2倪耀良,右1倪宇


  最深的感谢


  (倪宇倪耀良女儿)


  父亲离开我们已有半个多月了。在此,我怀着悲痛和对父亲无限崇敬与思念的心情,缅怀他平凡而又执着的一生,缅怀他兢兢业业、宽容乐观的人生精神。


  我童年记忆里的父亲是一位超级棋迷,他对围棋的痴迷程度是非同一般人可比的,一年四季除了春节的几天,他几乎每晚都去朋友家下棋,整个70、80年代结识了一批各年龄段的棋友。直到老棋友退休回乡,年轻的棋友渐渐成家,他才减少了外出下棋的次数。


  90年代,父亲与应昌期先生因棋结缘。对围棋特别是围棋规则的共同热爱,使得海峡两岸从事不同职业的两位棋友成了忘年之交。那段时期里,他与应老先生对局无数,反复讨论围棋规则,开始筹建围棋学校,举办围棋比赛……多年以后,对父亲而言,这一直都是他最美好的回忆和坚持推广围棋事业的动力。


  我眼中的父亲是一位重承诺、少说多做不抱怨的人。他教导我要宽容待人,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他认为所有经历过的苦难都会成为今后的精神财富。每每我遇到挫折,只要听到父亲的声音就觉得没有过不去的坎。生活中父亲保有传统的同时也接受新事物,年弈城网成立后,他70多岁了还每天在网上花至少5个小时下围棋,直到眼睛不适才作罢。到80多岁的时候,他对一些基本的手机App也能熟练掌握运用。


  父亲工作的前三十年是一位优秀的数学老师,教书育人之余热衷于培养学生下围棋的爱好,我也在他潜移默化的引导下对围棋产生了兴趣。他相信下棋有助于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逻辑思维能力和端正的心性。


  父亲工作的后三十年,致力于推广围棋和应氏围棋规则,举办各种围棋比赛,推动建立围棋教室,让更多的小朋友大朋友学围棋爱围棋,踏踏实实地做着围棋的推广事业。


  我亲爱的父亲永远地离开了,他这一辈子与热爱的围棋有着不解之缘,按照自己的意愿,活出了真性情,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最后,我代表母亲感谢所有父亲围棋界的朋友,在得知我父亲离世的消息后,他们以各种方式对他的离开表达了怀念和哀悼。他们中很多人在远方,但那份不舍的情意越过千山万水,我和母亲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在此向大家表达最深的感谢!

年,倪耀良与中国围棋协会主席林建超为第17届倡棋杯冠*丁浩颁奖


  

从一个围棋爱好者,到一个围棋启蒙老师,再到一个围棋基金会管理人,倪耀良先生不负年华,风雨兼程,每一个脚印都见证了他对围棋毕生的挚爱。他是围棋世界的耕耘人,也是围棋事业的贡献者。此刻,亲人朋友的每一句悼念都化作了苍翠的花束,就像那句深情的歌词:“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个角落。”


  倪校长,一路走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