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胰岛β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由51个氨基酸组成,是人体内唯一的降糖激素,它不能直接发挥作用,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紧密结合,才能发挥生理效应,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的合成。2.胰岛素的类型有哪些?(1)从来源分:①动物胰岛素;②人胰岛素;③胰岛素类似物(2)根据作用时间分:超短效、短效、中效与长效胰岛素。3.特殊人群使用哪些胰岛素?(1)儿童:①短效胰岛素(常规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目前应用最广泛,可联合中效或者长效胰岛素使用;中效胰岛素可与短效胰岛素混合(预混人胰岛素)用于2次注射方案。②超短效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可用于2岁以上儿童患者,赖脯胰岛素可用于12岁以上患者,与短效胰岛素同用。③长效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可用于6岁以上儿童患者,联合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使用。(2)孕妇:①可应用于孕期的胰岛素类型:包括所有的人胰岛素(短效、中效及预混的人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及地特胰岛素。②妊娠期胰岛素应用方案:对于空腹及餐后血糖均升高者,推荐三餐前短效/速效胰岛素联合中效/长效胰岛素治疗。结合孕期胎盘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餐后血糖升高更为显著的特点,预混人胰岛素存在局限性,不作为常规推荐。4.胰岛素治疗的目的是什么?有效地控制血糖,使血糖水平达到或接近生理水平,避免和延缓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使糖尿病儿童能正常发育,糖尿病孕妇安全度过妊娠分娩期。5.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有哪些?(1)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胰岛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一经诊断即需要注射胰岛素治疗,且需终身胰岛素替代治疗。(2)2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运动和口服降糖药治疗后血糖控制仍然不佳时,也需要及时进行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越早越好,早用胰岛素血糖早达标,并且早启用胰岛素有助于胰岛细胞功能部分恢复,对改善病情和预后大有好处。(3)新发的与1型糖尿病鉴别困难的消瘦糖尿病患者。(4)在糖尿病的病程中无明显诱因出现体重显著下降时,应及早使用胰岛素。(5)其他情况:①围手术期。②出现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或应激状态时(如酮症酸中*、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等)。③出现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如肝肾功能不全、严重的CKD、糖尿病足等)。合并一些严重的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肝病、血液病、营养不良、肺结核、肿瘤等消耗性疾病)。④妊娠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⑤继发性糖尿病:胰源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切除术后等)、内分泌性糖尿病等。⑥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6.打胰岛素会成瘾吗,打了就停不了?许多糖友担心对胰岛素会形成像*品一样的成瘾和依赖,这种担心是完全多余的。胰岛素没有成瘾性,是否需要用胰岛素、什么时候停,取决于病情。胰岛素是人体自身分泌的一种生理性激素,糖尿病患者之所以需要,是因为糖友胰岛分泌功能差或者分泌不足。就像人需要天天吃饭一样,不能用“成瘾”来定义。合理补充胰岛素会使血糖获得良好控制,减少并发症风险,还有利于解除高糖*性,帮助自身胰岛功能的恢复。事实上,随着自身胰岛功能的改善,许多打胰岛素的糖友,后来可改用口服药控糖,有的甚至可以完全用生活方式控糖。7.打了胰岛素会抑制自身胰岛细胞功能?答案是不会。2型糖尿病确诊时,糖友胰岛功能已经明显下降,往往只有正常水平的30%-50%。一味加大对自身胰岛细胞的刺激,只会加快胰岛细胞凋亡,进一步加速胰岛功能的衰退甚至衰竭。而注射外源性胰岛素,代替自身分泌,不但可有效降低血糖,还能让自身胰岛细胞充分休养生息,有利于胰岛功能恢复。注射胰岛素的同时,也可联合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等其它口服降糖药物,从多靶点延缓糖尿病的发展,促使血糖早日稳定达标,减少并发症风险。8.2型糖尿病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答案是否定的。1型糖尿病旧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一经诊断就需要终生注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是进展性疾病,虽然在早期胰岛β细胞功能尚可时选择口服降糖药治疗,但随着病程的进展,β细胞功能逐渐衰竭,自身分泌的胰岛素无法满足机体需求时就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都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9.使用胰岛素有哪些注意事项?(1)减轻患者对胰岛素注射的惧怕心理。学习相关知识,了解胰岛素的重要性,学习自我注射方法,减轻注射时的疼痛。(2)开始胰岛素治疗后应继续饮食控制和运动。并加强自我血糖监测,饮食、运动量的相对固定便于调整胰岛素的剂量和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方案的选择高度个体化,尽早控制血糖以求平稳达标。(3)了解低血糖的危险因素、症状和自救措施。(4)注射前的准备:确定吃饭时间,手部清洁,准备好酒精棉球、注射装置,监测记录血糖,核对胰岛素剂型、外观、混匀等。曲靖市一院内分泌代谢科周一至周日均开设专家及专科门诊,可前来咨询。通讯员:王寒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