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将至,今年由于国庆节恰好与传统节日中秋节重合,也让原本的7天长假延长到了8天。受疫情影响,不少家庭大多取消了上半年的出游计划,选择把目光投向了国庆长假。难得的长假,自然是放松、休闲和聚会的好时节,但长假也需要做好健康保障。为此,家庭医生在线采访了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熊艳教授,为大家送上长假期间的健康宝典。
长假出游尤需提防呼吸与胃肠方面疾病劳逸结合很重要
外出游玩无疑可以放松人们平时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变得紧绷的神经,但另一方面,却有不少人在出游的过程中被各种疾病侵袭,最后不得不把医院治病上,难免十分扫兴。
“长假期间比较高发的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胃肠系统疾病,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病的人群也容易出现并发症。”熊艳教授介绍说,“出游期间,由于地域改变,有些人可能未能及时适应当地气候,加上过于劳累、休息不足,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容易诱发各种疾病。”
因此,要想尽可能避免长假出游期间得病,熊艳教授指出,劳逸结合及注意卫生都是重点,“以腹泻为例,其诱因主要是抵抗力下降以及进食不洁食物。对应的预防方式则是注意休息、根据旅游目的地的气温适当增减衣物,并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等。另外,目前仍处于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保持社交距离、佩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习惯仍需继续保持。”
当真的在旅途之中出现了腹泻的情况,熊艳教授认为大家可先考虑自行服用*连素、蒙脱石散剂等常见肠胃药,大多可逐渐缓解。若服药后无法缓解,或是合并了发热,则提示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细菌感染,建议尽快就医治疗。
为了备不时之需,出游期间,熊艳教授建议大家可带一些常用口服药物,如头孢、沙星类抗生素、肠胃药和感冒退热药物等,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超量服用感冒药或是多种感冒药同时服用,否则可能会对肝脏带来*副作用。
出游意外损伤怎么办?这些急救妙招要记好
出门在外,发生摔跌伤、车祸、烫伤等意外损伤也是人们长假期间就医的另一个常见原因。意外事件很难完全做到避免或预防,但我们还是可以掌握一些应对意外事件的急救妙招。
针对外伤出血、骨折和烫伤这三大常见意外损伤,熊艳教授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1、外伤出血:针对肢体的出血,首选止血方式是在肢体根部用止血带结扎止血,但一般民众往往不具备相关条件,这时可使用压迫止血法,即用洁净的布或棉垫覆盖在出血部位,并用力按压至出血缓解。
2、骨折:常表现为肢体局部变形、肿胀和疼痛,这时候不建议现场复位,可用布条捆扎木板、木棍等物固定骨折部位,避免骨折端移位损伤患处的神经和血管。
3、烫伤:用流动的水对患处进行冲洗降温,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直到感觉患处不再热烫为止。
特殊人群如何避免出游时发病?专家推荐出游急救药物
国庆中秋长假,很多家庭会选择全家一起出游,显得温馨又热闹。而另一方面,老年人往往存在一定的基础疾病,也会比其他人群更容易在旅途中得病。
熊艳教授表示,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和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都需要在旅途当中格外注意,以免疾病发作甚至导致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对有肺气肿病史或是长期吸烟导致潜在肺功能不佳的人群而言,长假出游应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地方;而血糖高、血压高的人士,除了注意饮食和休息有度外,更是需要对自身疾病有一定认识,每天测量相关数据并按时服药,发现血压、血糖数据出现明显波动时,应及时就医。”
此外,老年人尤其需要留意有否出现心慌、胸闷、胸痛或是语言不清、动作不协调、肢体麻木等现象,熊艳教授强调,医院急诊科就医,切忌拖延和等待,否则或会造成严重后果,“心梗和卒中都是常见于老年人的心脑血管急症,其救治往往需要争分夺秒,当出现相关症状时,只有尽快就医才能尽可能把握住急救的窗口时间,尽可能挽救病人生命,减少后遗症。”
长假宅在家中?当心作息无度诱发疾病!
长假出游固然可能因为气候地域等的转变以及旅途劳累导致得病,但假期选择宅在家中却并不意味着就不会被各种疾病“找上门”,尤其是对那些玩游戏和看视频会废寝忘食的人而言更是如此。
“长假作息紊乱的人群很常见的急症是消化道出血,多由于长时间熬夜休息不足和饮食无度引起。”熊艳教授介绍说,“另一方面,假期应酬宴会较多,也有部分人会因为暴饮暴食诱发急性胰腺炎,尤其以基础血脂较高的人群更为多见。”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组织因各种原因导致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上以剧烈难耐的持续腹痛为最典型的症状,且自行服用药物无法缓解。急性胰腺炎以水肿型的轻症为多,大多经过数日补液和禁食即可治愈,但也有少部分重症患者可合并组织出血、感染和坏死,严重时甚至可致命。
因此,要想预防长假期间病从口入,熊艳教授提醒,进食规律有度十分重要,有一顿没一顿以及暴饮暴食都不可取。
总体而言,8天的长假,不管是待在家还是结伴出游,我们都需要做到规律作息、保证休息,这样才能以健康的身体欢度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