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身体状况明明不错,体检时却发现胰腺上出现了肿块。“听说胰腺肿瘤十分危险,这会不会很严重啊?”先别慌,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胰腺的囊性病变。
胰腺囊性病变,是指在胰腺发生占位性病变,其中含有囊液,病因较多。胰腺囊性病变患者往往没有特别明显的临床症状,或者仅有腹部不适,比如腹痛、腹胀等症状。大多数患者都是在体检时通过腹部彩超、CT或MRI发现。一般来说,这类病变主要分为两类,胰腺囊肿或囊性肿瘤。
其中,胰腺囊肿可分为真性囊肿及假性囊肿。真性囊肿包括先天性的和后天性的,在无症状时一般不需手术治疗。如果囊肿压迫十二指肠、胃或者胆管,可采取手术切除囊肿或作内引流术;胰腺假性囊肿多继发于急性、慢性胰腺炎或胰腺损伤。如囊壁已成熟且不吸收,需要手术治疗,目前常用内引流。如不及时手术,可发生囊内出血、破裂、感染等并发症。
囊性肿瘤有良、恶性。包括胰腺囊性纤维病、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黏液囊性瘤、实性假乳头状瘤、胰腺假性囊肿、浆液性或黏液性囊腺癌等。良性囊性肿瘤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黏液性囊腺瘤、实性假乳头状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存在恶变可能,需要引起注意。其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最为常见,可分为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混合型三类。
总之,胰腺囊性病变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如患者没有高危因素,6-12个月定期随访,通过CT、MRI等及时检查即可。如患者存在高危因素,比如症状明显,肿瘤体积过大、具有恶变倾向,建议采取手术治疗。
一般手术适应症包括:出现梗阻性*疸;有明显腹部症状;影像学可见强化的附壁结节;主胰管≥10mm;肿瘤直径≥3cm;检查而建血清CA19-9明显升高;穿刺细胞学提示恶性肿瘤可疑或阳性。并且随访可见肿瘤直径增长5mm/2年。
传统胰腺外科以开腹手术为主,近年来微创逐渐成为主流,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视野清晰、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手术切除后,建议3-6个月定期随访。
#妙手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