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源性胰腺炎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中国太保破发印证IPO乱象ofdt3hfd
TUhjnbcbe - 2020/7/4 10:59:00

中国太保“破发”印证IPO乱象


昨天,上市刚刚三个月的中国太保跌破发行价。上市公告墨迹未干、“新股”之名依旧在身的中国太保迅速“破发”,充分印证了目前A股市场IPO(上市公司首发股票)定价机制的混乱。目前的新股发行,通行的做法是由发行企业向询价对象询价,从表面上看,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公司的投资价值体现出来,得到最合理的市场定价。但是,这种发行制度其实有一个很大的漏洞,在市场处于高度投机的情况下,发行企业有足够的理由与询价对象合谋操纵定价,使新股发行价尽可能地抬高,从而为其上市后的走势埋下了隐患。而在整个询价过程中,中小投资者完全被拒斥在外,根本没有什么发言权,只能被动地接受他们的博弈对象,即机构定出的价格。以中国太保为例,它在去年12月发行时,A股市场已经处于下行通道,但它通过询价得出的定价高达30元,对应其当时发布的2007年每股预测净利润,其市盈率达到35.84倍。这样的市盈率已经超出了有关部门可接受的二级市场市盈率标准,但它却在一级市场上畅行无阻。在太保上市以后,通过不合理的新股发行模式掌握了大量新股筹码的机构只能进一步玩操纵价格的把戏,快速拉高开盘价又快速出货,从而使其股价一步到位,上升空间完全封杀。遇上目前的下跌市道,跌破发行价并不令人意外。中国太保是如此,其他一些近期发行上市的蓝筹股企业,如中国石油、中海集运、中国铁建、中煤能源,莫不如此。支撑这样一种IPO模式的最大理由,是目前流行于市场的所谓“市场化”。但我们看到的现实是,在“市场化”的口号之下,IPO定价成了全无章法的行为,遇上牛市,公司就可以多圈钱,遇上熊市就少圈点。也许有人会认为,“市场化”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可以让发行企业体验到发行失败的风险。但是通过中国太保的实例,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市场化”的幌子下,发行企业可以无视自身实际,募集到的资金远远超出了投资项目的需求。真正承受新股发行风险的只能是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对此,投资者一直抱有很大意见,遗憾的是有关部门缺少听取意见的耐心,致使这种打着“市场化”旗号的圈钱风愈演愈烈。更令人不安的是,由于近期行情的萎靡不振,中国石油、中海集运等一批“中”字头蓝筹股也已逼近其IPO定价,“破发”已经难以避免。由于它们基本上都是体量庞大的权重股,因此将对行情演绎产生不可低估的消极作用,并进而对下一步的IPO产生破坏性影响。市场的倒逼机制将有可能使IPO不得不全面停顿,甚至会影响到创业板的顺利推出。“市场化”并没有错,但“市场化”不等于放弃规制,放弃监管。A股市场IPO的这种“市场化”,由于缺少了必要的刚性规制,已经成为影响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显然,如果有关部门依然沉醉于“市场化”的幻景之中,对IPO定价机制中一些偏袒、放任发行企业圈钱的制度设计不思改革,那么,一个可知的前景就是:这些疯狂抬高发行价的所谓蓝筹股将成为阻滞市场行情上升的有力杀手。


    (本文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周俊生)赞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太保破发印证IPO乱象ofdt3h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