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图说:殷浩团队为患者手术中采访对象供图
徐女士罹患胰腺良性肿瘤已达4厘米,医院,均被告知手术需将胰腺与脾脏一并切除,还需终身注射胰岛素,一系列难以接受的“坎”,让徐女士倍感煎熬。今年8月,海*医院(医院)成功为其实施了亚洲首例机器人保脾胰体尾切除联合自体胰岛细胞移植术。医生仅用2个多小时,不仅保留了患者的脾脏,还最大程度保留了胰岛功能。“我现在感觉很好,医院这项技术给了我新的生命。”徐女士高兴地说。
48岁的徐女士,两年前在体检时发现胰腺体尾部囊性肿瘤,直径约2厘米,虽然当时诊断结果为良性,但徐女士心里始终觉得有颗“定时炸弹”。
在此后的定期复查中,肿瘤呈逐步增大趋势,今年5月MRI(磁共振成像)检查发现肿瘤已增至4厘米,医院,医生均告知她肿瘤有恶变可能,建议手术,但需将胰腺与脾脏一并切除。手术的后遗症是患者将终身注射胰岛素、免疫功能受损。这令徐女士对未来的生活质量深感担忧。抱着最后的希望,徐女士慕名来到医院器官移植科主任、全*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殷浩教授的门诊就诊。
胰腺解剖位置深,临近重要脏器,有丰富的血管包绕,术中出血风险大,是胰腺外科难度最高的手术部位。据殷浩介绍,对于胰体尾良性肿瘤而言,常规的胰腺手术方式,虽然可以切除肿瘤,避免肿瘤恶变的可能;但也因正常的胰岛细胞被同时切除,大概率将导致患者调控血糖和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丧失,需终身注射胰岛素,同时未来还会面临一系列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而传统的观点多主张对胰体尾病变,行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但联合脾脏切除术后存在严重感染、左上腹膈下脓肿、血栓形成和免疫力低下等风险。而另一个原因是胰尾紧靠脾脏,更为困难的是脾静脉血管壁薄,在胰腺内或后侧走行,有多条分支通向胰腺,手术稍有不慎,将损伤脾静脉,导致大出血,保脾失败。传统的手术让医生很难仅仅依靠双手或者是传统腹腔镜的长杆器械,完成一系列的精准操作,“操作的范围、视野、角度都会受到限制,无论是对脏器还是血管造成损伤,都可能是致命的。”
在殷浩主任的率领下,团队对徐女士的病情又进行了一次治疗方案商定,并决定实施机器人辅助下保脾胰体尾切除术。运用机器人可以°旋转的灵活、稳定的“手臂”和3D高清“视野”,实现对传统操作中局限的突破,从而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出血和损伤。因而在以复杂著称的胰腺手术中更能发挥巨大的优势,结合术者熟练的操作能力,能够大大提高该手术的安全性。
手术中,殷浩主任在操作台进行控制,让机器人手臂灵动运作。首先游离出脾脏的动静脉血管并将其悬吊,而后又完成了一系列的分离、解剖、缝合、吻合,进而完整切除了胰体尾部,整个手术过程仅耗时2个多小时。随后,将切除胰腺组织中的正常胰岛细胞提取,经B超引导微创回输到患者体内,这样可以完整保留胰岛功能,避免术后严重糖尿病带来的不便和痛苦。患者术后恢复良好,4天即可下地行动,10天出院。
医院器官移植科自年以来,已成功完成胰岛移植余例,手术例数及疗效均位居全国第一。首创了国际新型胰岛分离技术,并建立了“长征胰岛移植方案”,使胰岛移植成功率由50%提高到90%,最长一例患者已完全脱离胰岛素近5年。先后开展了亚洲首例腹腔镜下胰腺良性肿瘤切除联合自体胰岛移植、亚洲首例机器人辅助慢性胰腺炎全胰腺切除联合自体胰岛移植,上海首例DCD儿童胰岛移植、上海首例DCD胰岛联合肾移植术等先进术式,为众多胰腺良性肿瘤、反复慢性胰腺炎以及严重糖尿病患者带去了治愈的希望。
新民晚报记者郜阳通讯员王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