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中心
医院医院优先发展的重点学科,医院于年1月整合了院内急诊科、重症医学科、院前急救部,创新性地成立了急危重症中心,这标志着医院急危重症应急救治体系建设正式开启。
急危重症中心技术力量雄厚
急危重症中心由知名专家缪国斌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学科带头人,科室拥有张涛主任医师、邹阳春主任医师、鲁克宇主任医师、郑海山副主任医师等一批熟练掌握急危重症应急救治技能,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担任各亚专科学科带头人。医院原重症医学科主任韦中余教授担任重症医学科技术主任;注重综合诊疗,强化急诊急救,力争建设成为国家级急危重症救援救治基地。
急危重症中心人才队伍过硬
目前,急危重症中心拥有知名专家7人(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9人、护士长2人以及各级护士50余人。全体医护人员均经过严格的急诊和重症医学专业培训,其中有3名医护人员为中国救援队(医疗救援队)尖刀班组员。
了解急诊科
医院急诊科以快速响应、快速诊治、高效有序为建科理念,建立了较完整的现代急救医学体系,全天候24小时开放,是医院抢救危重急症患者的前沿阵地,与院内医疗、医技科室紧密合作,可24小时提供以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多发创伤等主要救治内容的急诊医疗服务。目前已经形成了流程完备的胸痛、脑卒中、气道狭窄、烧伤、多发创伤急救中心,为数万名患者提供了及时的救治服务。
急诊科医生团队
急诊科护理团队
成功抢救包括多发性创伤、急腹症、肾结石、急性中*、心脏骤停、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高血压危象、肺栓塞、重症哮喘(哮喘持续状态)、肺性脑病、急性脑梗死、脑出血、消化道出血、重症胰腺炎、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凝血功能障碍、糖尿病酮症酸中*、垂体危象、甲亢危象、重症感染乃至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等急危重症患者,是承担北京市及周边地区突发灾害、事故批量重症伤员收治的重要单位,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先头部队、尖刀班,是全国《灾害医学与应急救援教程》的编辑培训基地,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事故应急救援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应急急救工作专家组副组长单位,连续3年承担国家灾害医学远程继续教育项目,承担开展灾害医学学术推广与科学普及、应急救援产品研发、急救技能培训,推动社会志愿者应急救援技能规范培训等学术任务。在急腹症鉴别诊断、感染学、伤害防控、急诊体系学科建设、矿山医疗急救等有多项研究成果。在抗击非典、汶川特大地震救援、北京奥运会医疗保障中,急诊医学科均奔赴一线并获得表彰。
生死时速
急诊科着重于绿色通道的建设(八大中心的建设),包括胸痛中心、脑卒中中心、烧伤抢救中心、创伤中心、高危孕产妇抢救中心、危重儿童/新生儿抢救中心、呼吸抢救中心、消化抢救中心等绿色通道建设。急诊科分为内外诊室、抢救室、临时观察室、输液室、外科清创手术室、留观病房等区域。拥有抢救床位17张、复苏床位2张,隔离抢救床位2张,急诊留观床位21张及配套的专业急救设施、设备。每张床位均设有多功能监护仪,以利于观察病情变化。输液室承担全院门急诊的静脉输液任务。
细致查房
筹建呼吸治疗科,由专业医师及呼吸治疗师组成团队,呼吸治疗师由护士经过严格专业培训,凡是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都可以接受细心及专业的照护。无论是有创呼吸机还是无创呼吸机,均由呼吸治疗师团队实施统一化管理,在呼吸机管理和气道管理方面,成为医护人员的左膀右臂。
感激之情
了解重症医学科
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
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始建于年,原有床位4张,年11月15日启用层流病房,现开放床位15张(其中负压隔离病床2张)。为满足全院各学科重症患者的诊治需求,科室建立了一支高水平、业务能力全面的医疗队伍,引进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器官功能支持仪器,为各学科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台支持,也为患者全面康复提供了最大保障。重症医学科接收急诊科、外科、内科、妇产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等各科室的危重患者及相关科室复杂围手术期患者的救治工作,对患者进行心、肺、脑、肾、肝、血液、免疫等器官系统全方位的监护,对心脏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肝脏功能衰竭、肾脏功能衰竭、各种昏迷、凝血功能紊乱、免疫功能失衡的患者进行器官功能支持,对重症感染的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同时纠正患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给予恰当的营养支持。重症医学科医生着眼患者全身状况,从总体把握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平衡及恢复,使患者原发病得到治愈的同时最大程度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认真查房
科室交班
科室目前可以开展重症医学相关的全面诊疗项目,包括各种血流动力学监测(重症超声、PICCO、漂浮导管、USCOM等)、氧代谢监测、呼吸力学监测、机械通气治疗、CRRT治疗、IABP治疗、ECMO治疗。对调节水电平衡、控制应激高血糖、重症感染治疗、镇痛镇静治疗有丰富经验。对于多发复合创伤、呼吸衰竭、休克、肝肾功能损害、消化道出血、重症胰腺炎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各类危重症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重度感染、肾功能衰竭及ARDS等疾病的治疗成功率基本达到北京市乃至全国先进水平。
生命守护
了解院前急救部
历史时刻
院前急救部由张涛主任医师领衔,肩负着与北京市乃至全国院前急救无缝衔接的任务,和北京市院前急救体系()共同开展5G院前-院内急救网络体系建设,对接市直属医院急救工作站、霞光里急救工作站运行管理,实现院前与院内有效衔接,在5G信息化条件下提高急救水平和效率,我院5G急救指挥中心在未来的日子里,将在院前和急诊绿色通道、全国灾害应急医疗抢救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生命通道
争分夺秒
医院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急危重症中心的成立
学科体系建设将走向更高、更强
努力完成国家级“救治基地”建设
提高中国救援队(医学救援队)医疗救治能力
规范急诊及危重症医学科布局、预案、流程
参与国家级应急救治队伍建设并成为最重要的一员
学科带头人:缪国斌
急危重症中心/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知名专家。
技术擅长:内科及心血管危急重症的抢救治疗,对脓*症及脓*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抢救方面具有独到之处。曾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赛克勒医学院研修,从事内科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病的诊疗及介入诊疗27年,擅长内科及心血管危急重症的抢救治疗,对多脏器衰竭的抢救具有独到之处,熟悉起搏器和心律失常、高血压及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诊疗,在复杂冠心病介入治疗、冠脉严重钙化病变旋磨及准分子激光治疗、心衰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高血压及结构性心脏病、血管内影像学及生理学等方面有较深造诣。作为术者完成冠脉介入手术00余例,急性心梗心源性休克救治成功率达99%。能够熟练使用无创及有创呼吸机、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Picco)、主动脉反搏球囊(IABP)、体外膜肺(ECMO)等技术抢救危重症患者。
科研成果: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篇。出版专著两部,合著两部。作为第一负责人获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6项科研基金资助,作为业务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6项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荣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学术职务:现兼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创新与转化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创新与转化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心血管学组成员,北京医学会鉴定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
专家团队
张涛,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急诊医学双硕士学历,医院急救部主任。
教育经历: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年取得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皮埃尔居里大学)急诊医学系硕士学位,年取得首都医科大学急诊医学硕士学历。年获得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密集人群卫生应急课程(HELP)”结业证书。
年4月通过英语面试后参加了北京市卫生局组织的“医学法语培训班”被选送至法国巴黎急救分中心SAMU92工作学习,在法期间就读于著名的皮埃尔.居里大学(巴黎六大),参加了第三循环医学继续教育,先后注册了AFSA及CMV(急诊医学能力)课程,较为全面的了解了欧洲当代急救技术进展及科研方向。年5月10日在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受到总统夫人贝尔纳黛特.希拉克的亲切接见和宴请。
重大任务:年北京baofa爆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期间于发热门诊及“非典”病房连续工作52天,并担任SARS重症病区副主任。年参加了汶川地震绵竹地区紧急医疗救援工作18天。参加了北京奥运会排球馆、盲人门球馆紧急医疗保障工作。担任过中非论坛塞拉利昂、民主刚果总统医疗保障任务。年3月参加了中国救援队非洲莫桑比克热带气旋灾害国际救援行动。年10月参加了中国救援队接受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测评工作。年底参加新冠红*区隔离病房与急诊重症监护病区新冠疫情救治工作。
技术专长:从事临床急诊急救工作近30年,成功抢救包括心脏骤停、心律失常、急性脑梗死、脑出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重症哮喘、肺栓塞、消化道出血、脓*症、多脏器功能衰竭等急危重症患者余例。在发热重症呼吸道感染、重症哮喘、急性腹痛、中*急救等方面临床经验丰富,在灾害医学、伤害流行病学、急危重症救治领域有多项研究成果。
科研成果:能够熟练掌握英语及法语使用,完成过多项科研课题。以第一作者,发表SCI科研论著3篇,《-年全国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发表于美国PublicHealthReport杂志、SafetyScience杂志、AmericanJIndustrialMedicine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等科技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2等奖1项,3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获得急救科研专利2项。
学术职务: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事故医疗救援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应急急救工作委员会专家组副组长,北京应急救援协会副会长、北京医师协会急救医学专科医师分会常委、北京医学会应急医学分会常委,北京急诊医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委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中西医结合灾难分会等团体学术职务。
郑山海,重症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长期从事重症医学工作和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熟练掌握重症医学领域常见的有创操作和治疗,重视对患者的总体把握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诊治多脏器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严重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