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道肿瘤之一,5年生存率不及10%,被称为“癌中之王”。
目前,手术是目前唯一可能根治胰腺癌的手段,但由于胰腺癌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及诊断标记物,患者就诊时往往已处于病程中晚期,导致约80%的胰腺癌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
来自台州的陈文先生,就是一名胰腺癌晚期患者。“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我的身体状况影响着一家的未来,多活几年可以为家庭更多的筹谋。”自从今年4月患病开始,他医院,希望能通过手术寻求一线生机。
然而,医院的医生都判定陈文已经失去手术的机会,能熬过3个月就算不错了,劝他“回家好好养着”。这句话,对于50岁的陈文来说,犹如晴天霹雳。难道,真的没有办法治疗了吗?
化疗+放疗+手术
新辅助治疗给绝症患者带来希望
带着最后一线希望,陈文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了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接诊的是科室副主任楼健颖教授。
经过详细的检查,楼健颖发现,医院之所以拒绝为陈文手术,是因为他的肿瘤已经突破了胰腺本身的包膜,像“八爪鱼”一般侵蚀了周围的重要血管组织。以往,在治疗“武器”单一的年代,楼健颖也会尝试去做肿瘤切除手术。然而,通过对众多患者的随访,楼健颖总结发现:对于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强行手术不仅不能彻底清除癌细胞,还极可能加重癌细胞的扩散,加速患者的死亡。因此,对于这种中晚期的患者,楼健颖也是不建议手术的。但患者年龄不大,求生意念又如此强烈,真的要就此放弃吗?
“没有条件就尽量去创造条件,只要有一线希望也不能放弃,毕竟是挽救生命的事情。”思虑再三后,楼健颖综合评估了陈文的身体情况,建议对其进行“新辅助治疗”,即通过各种全身及局部治疗手段,使病变缩小局限,创造条件进行手术根治切除。“我们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全面检查及评估后,发现他的胰腺癌属于‘交界可切除’,可采取辅助手段将肿瘤缩小到可切除的状态,这样能延续他的生命,同时也是挽救了一个家庭。”
随即,楼健颖及其团队联合放射科、肿瘤内科等科室对陈文的病情进行多学科联合诊治,为其制订了个体化的系统治疗方案。更令人欣喜的是,陈文身体里的肿瘤病灶对放化疗都有敏感性,在化疗5个疗程后,再进行影像学评估,之后进行局部立体定向放疗,达到了使肿瘤“边界清晰”的目的,最终顺利实施手术。
现在,陈文已经顺利出院回家,精神很好,“与之前就诊时奄奄一息,没有力气言语且整天窝在床上的情况判若两人。之前一直令人望而生畏的放疗和化疗,也都顺利地度过了。”楼健颖表示,当时看患者的情况不好,医院也尽一切可能帮助他安排检查及治疗,整个流程算得上是无缝对接。他判断,陈文现在不仅熬过了三个月,未来的生命甚至可以按照“年”来计算。
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医学进步可为患者争取更长生命周期
在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陈文并不是利用“新辅助治疗”手段的特例。楼健颖曾做过粗略的统计,从年至今,他的团队已经对50多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运用了该种新型诊疗方式,这些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超过24个月,最长的患者甚至活过了5年。
楼健颖分析,新辅助治疗之所以可以让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获益,主要是因为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局部肿瘤缩小,降低临床分期,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同时还能消灭可能存在的微转移灶,降低术后快速复发概率。“在一些患者中,尽管术前判断可以将病灶完全切除,但是在手术时仍有可能有癌细胞微转移,这些人非常适合新辅助治疗。”他认为,对于有转移高危因素的胰腺癌患者,即使肿瘤可直接切除,也建议进行术前新辅助治疗以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
而对于那些转移性胰腺癌,即便无法再采用新辅助手段治疗,也不要轻易放弃。“目前我们对于肿瘤患者都会采用多学科联合诊治(MDT),进行综合评估后,寻求最佳的治疗方式,尽最大可能将‘不可能’转化为‘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命时间,提高生存质量。”楼健颖说,很多人认为胰腺癌晚期的治愈率很低,事实上,只要找对方法,选择积极而正规的诊疗方式,长期生存的可能性仍然很高。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和器械设备的进步,胰腺癌手术的安全性有了显著提高,围手术期死亡率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有了显著下降。并且,随着免疫疗法和靶向药物的研发进步,多学科诊疗手段的普及,为晚期胰腺癌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周期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