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维稳并非粮食安全
最近由于全球性粮食减产,粮食问题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为此,新华连续发表文章讨论粮食问题。其中 《粮价四问》和《粮食形势四问》两篇文章,一共提了八个得到高度关注的粮价和粮食生产供应的问题。新华采用权威机构和专家的意见认为,尽管全球一体化的情况下,中国和世界经济虽然已难以分割,但中国完全有能力解决粮食的生产和供应。同时国家发改委官员还表示,国家有能力保持粮价稳定。
这种权威的声音固然很重要,因为再也没有什么比老百姓吃饱肚子更值得*府关心了。*府表态“手中有粮,大家别慌”固然合理,因为这是一种信息披露,是*府可以做到,也应该做到的事情。但*府要强调国家有能力保持粮价稳定,却有点似是而非。因为*府若想稳定住一个不波动的粮价,就只能搞计划性粮价,搞价格管制。就粮食而言,1949年到1979年的历史证明,那时的粮价是较为稳定的,在所谓的统购统销之中,粮价的波动几乎没有,但粮食的供应却经常发生紧缺。
对照发展到现在的情况,我们可以下一个结论说,中国的粮食供应从来不是在价格管制式的维稳之中得到充分供应的,而是在价格逐步市场化、有了充分的交易和相应的波动,而得到全面丰富的。
尽管现在国内价格是波动的,甚至和国际市场一起剧烈波动,这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一定的心理恐慌。但现在中国农产品和副食品的基本供应,却很少产生紧缺。即便今年粮价剧烈波动,国内也难以找到什么地方买不到粮食了——— 当然你要是出的价格不合理,非要低价购买,那是肯定买不到的。
实际上粮食能否保障基本供应进而做到粮食安全,和粮食价格是稳定,还是波动,根本是两回事情。前者可以说是*府的粮食,后者可以说是市场的粮食。所谓安全的粮食、*府的粮食,就如同社保一样,是*府为纳税人提供的最终服务。这个服务从本质上说也来自市场,是参与市场运行的人委托给*府做的一项服务。它是市场向*府缴税来买到的*府服务,而不是*府以此干预粮价市场波动的权利和理由。
虽然*府和市场一样,都是人类的发明,但*府却从不可能比市场伟大,*府无法满足所有消费者的粮食需求。尽管自古以来,粮食问题都可能是负责任*府的首要问题。但这里所谓的首要,不是*府要有足够的能力管好粮价,从而满足市场的需求,而是*府之所以服务纳税人,纳税人之所以养*府的理由。说到底,*府的这项职能应该是市场需求的结果,是人类面对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的安全选择之一。
人类无法战胜经济波动及价格波动,也无法完全回避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所以聪明的市场及其广大参与者,选择了由*府出面这样一种方式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但*府有了这项保障安全的权力,并不意味着*府就有本事战胜经济波动,更不意味着*府有了强制消除价格波动的利器。而说到底,做粮食安全工作的*府,它不过是人类发现自己面对市场、面对自然渺小时的一种风险防控。那种把粮食安全的风险防控,想当然地看成管好粮价,是不知天高地厚的。
至于有分析认为粮食的迅速上涨,会对宏观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比如导致通货膨胀,并非毫无道理。但这样的担心,却是心病脚治。宏观经济假如因为粮价的问题产生了通货膨胀,那就不仅仅是粮价的问题了,而是货币体系有了问题导致的,尽管有可能通过粮价来表现。
总之,粮食问题中的*府责任和职能也许是多方面的,比如粮食安全问题之中还有检疫和卫生等多种要求,但粮价的维稳却不在其中。虽然我们应当承认*府的各项事关粮食的举措,会影响到粮价的波动,但这就和粮食的生产供应商一样,它们都是市场的一员,是市场的平等主体,它们之间的博弈和交易,是市场的自然状态,是市场的资源配置而已。(陈宁远 财经观察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