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团终曝光:西安事变,蒋介石身边发生了什么
*仁霖(1901-1983),国*中将,历任*埔同学会励志社总干事、新生活运动总会总干事、抗战时期战地服务团主任、国民革命*联勤总部司令,退出*界后被蒋先生任命为招商局轮船公司董事长,中华民国驻巴拿马大使。早年就读于东吴大学预科,后经东吴大学校长文乃思博士推荐,赴美留学,就读于田纳西州文特贝尔大学,毕业后又到哥伦比亚大学求学,并在那里结识了孔祥熙先生。1926年回国后担任上海青年会干事,1929年经孔详熙介绍,被蒋中正先生任命为励志社总干事,从此成为蒋先生“家庭中的一分子”,蒋先生夫妇的每一次出行、每一处住所都由他负责安排照料,深受蒋氏夫妇的信任。
*先生在国民***界的职务并不高,但由于他特殊的身份,使他有机会亲眼目睹了上个世纪中国乃至世界舞台上的巨人们的真实表演,亲身经历了许多最具影响力的重大历史事件,例如:918事变后他陪同国联秘使乔装进入沈阳调查日*侵略实况;1943年随蒋先生夫妇参加开罗会议,并直接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商谈会务安排;抗战胜利前后,他与盟*高级将领史迪威、魏德迈、蒙巴顿、陈纳德等都有直接接触;内战期间他负责接待来华调处的马歇尔特使;因在抗战时期接待美*来华作战人员工作成效显著,他受到美国总统杜鲁门接见并获其颁发的褒奖状。其中,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的西安事变,*先生也是亲历者之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仁霖将*用英文写下了回忆录(原稿现存于母校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和胡佛文教委档案),由魏德迈作序。完整中译本1984年由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
在*先生的回忆录里,西安事变的发动者之一---少帅张学良,是一位“赫赫有名胆大妄为的年轻将领”。他“年轻、漂亮、活动、好奇”,“沉湎于醇酒、美人和声色场中,和坏朋友厮混在一起”,918事变后,“民情激愤,不可收拾,竞相指责他的渎职与疏忽。甚至他自己的一部分子民,要求枪毙他,作为惩罚”。
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得到的消息是紊乱的,西安方向“所有的道路都已封锁,各种通讯亦已断绝不通,南京已经完全没有正确的消息了”。当时,蒋夫人宋美龄女士正在上海休养,*先生也在上海照顾患病的妻子。12日早晨,宋美龄召见*仁霖,告诉了事变的消息。*先生表示,愿意为他做任何事情。当晚,宋女士和*先生乘夜车前往南京。13日晨到南京后,他们赶到孔祥熙的公馆,在那里,“一个全部将领参加的紧急会议正在举行”,“会议进行中,发生了几种意见截然不同的尖锐冲突。有些蒋的*敌,想要抓住这一机会,夺取蒋的权利,而除掉他。另外一些人要求立即把张学良撤职,又有一些头脑比较冷静的人,认为如此将威胁蒋先生的安全”。宋美龄提议,“派遣一批可靠而能信赖的人员,并为张学良所能接受的人,前往西安,作初步的接触,以期明确蒋先生的安全健康情形,他是否身体健康,或是受了伤,或是如所怀疑的,已经遭遇不幸?然后再谈其它”。会议结束,决定派端纳和*仁霖立即前往西安,孔先生交待的任务是“用你的眼睛,亲自看到委员长……看见他了之后,马上回来向夫人和我报告……如果委员长健康而安好,那么谈判之门,还是敞开着的”。
和母亲简单告别后,*仁霖赶到机场,与端纳、黎离尘(励志社干事)乘三引擎德国造容克飞机飞往洛阳。“在洛阳的消息非常不好,他们说西安城已经挂满了红旗……我决定请黎先生笔录我的遗嘱和最后的愿望”。12月14日晨,*先生决定请空*派一架侦察机,在西安上空投掷给张学良的信,告知其与端纳同来西安的情形。*先生一行到达西安后,张学良派人将他们直接接到他的住宅。*先生第一眼看到张学良的时候,感觉到“显然的,他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张学良对他说:“……我们正有一个大问题,无法解决,我自己也不能做主……”。*先生表示,他们此行主要是“看看委员长的健康情况,建立初步的接触”,“我无权作任何的谈判”。并提出马上去见蒋先生,张学良拒绝了*的要求,表示“……他们都投票反对”。在争论中,*先生明白了,张学良等并无加害蒋先生的意思,主要歧见在于“剿*”“抗日”的先后问题。张学良说,蒋先生只要接受其中若干条件,他就可以设法解决。但“蒋先生对于此次反抗行动,非常震怒。……他拒绝进食,拒绝和张学良谈话”。*、张大约谈了半个小时,张学良和端纳先生一起走了,而他则被带到门房中,和张学良的一位副官同过了一夜。
12月15日,*先生又一次请求晋见张学良,大约9点30分,被召进见,*提出要见蒋先生,为免使张学良为难,他提出“希望我能够看到蒋先生,而他看不见我”。张学良表示这个提议可以考虑,大约1个小时后,张学良的副官谭海将*将*仁霖带到了戒备森严的、扣留蒋先生的那栋房屋。
通往蒋先生卧室的门上,方格玻璃已经用白漆涂刷过了,门把手的上方留有一个刮掉漆的小洞,大概是监视所用的,谭海告诉*先生,可以由此洞窥视里面,但不准发出任何响声,*先生在向里面看的时候,感觉到有一支枪顶在他的腰间。房间里,蒋先生正在和端纳谈话,爱尔窦先生作翻译,张学良则站在床的末端。蒋先生看起来没有受伤,(实际上他从墙上坠落下去的时候,导致脊椎第12根环节受伤,“使他许多年来,一直在做复健的治疗”),因为两天的绝食,“他看来很苍白而疲倦”。*先生看后告诉谭海,他已经满意并准备回南京报告。回到张学良的住宅后,*先生等待回南京的命令。大约下午1点,张学良回来了,“他看上去眼睛红红的,颇为激动”,*提出要回南京,张学良大叫道:“你还不能走,委员长要见你”。在接下来的谈话中,张学良提出了两个条件,大意是:1).见面时,*不准和蒋说话。2).蒋也不能和*说话。否则,*就不能回南京。*无奈答应了,在张学良陪他去见蒋先生的路上,张学良答应了*可以向蒋先生问好的请求。进入蒋的房间后,*鞠躬后说:“我是奉蒋夫人之命前来探望你,是否身体安好,请你多加保重,并且不要讲话太多”,*先生回忆道“他(指蒋先生)很感动能够看到我,因为只从事变以来,我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自己人来探望他的”。蒋先生没有说话,却让侍候的人拿来纸笔,连写了三张,然后对*说:“我把这封信读给你听”,接着把信读了三遍,显然,这是为防止信被其他人搜出后,*仍能记住信的内容。*先生一边仔细地听,一边看张学良,发现张的脸色变了。
*将信放进中山装的内袋,走出房间后,张学良追上了*,用英语连说:“糟了,更糟了”,后来*得知,张学良曾要求蒋先生在与*见面时不要谈公事,而这封信的内容“等于是命令中央*向西安进攻,如果叛*不把他在三天之内送回南京,即使要踏过他的尸体前进,也在所不惜”。张学良语气强硬的说:“……因为委员长把内容读给你听了,你不能出去了”。随后张学良强行将信拿走,并拒绝了*要求把他和蒋先生囚禁在一起、以便能照顾蒋先生起居的要求,将*仁霖带到张学良的卫兵营,由四个身材高大的士兵陪伴。*先生说,那里供应的饭菜和住宿很一般,盖的被子很短(*仁霖的身高有1.9米),“并且对外的一切交通都被隔断了”。
*先生一直被囚禁到圣诞节的早晨,这11天可以说是很难熬的,所幸的是,他的口袋里还有一本《圣经》。上午10点左右,一位副官来将*先生带走,以为到了末日的*仁霖上车的时候连外衣也不曾穿,他被带到蒋先生所住的宅院,在那里他看到了端纳,“嗨,仁霖,祝你圣诞快乐”“我们正要出去了”。此时蒋先生正在墙外对东北*和西北*将领训话,“责备他们鲁莽、反抗的举动……已使国家受到了打击”。一会儿,宋美龄女士也出来了,告诉*,她与蒋先生当天下午离去,让*带着蔡妈(宋女士的管家)等人乘另一架飞机第二天出发。接着,*先生看到“蒋先生由夫人和她的哥哥宋子文博士分别搀扶着,慢慢地走上了那辆等候的车子,杨虎城和张学良等将领侧立两旁。当蒋先生和夫人在轿车中坐定了,张少帅跳上了车子的前座,和司机并坐着。跟着第二部车子是宋子文博士、端纳和杨虎城”。
*仁霖收拾好蒋先生夫妇的私人物品和自己的行李后,找到了蔡妈,“我心里在想,假如我能离开西安,我情愿在当天下午晚一些走,也比等明天要好一些”。“即使要死,也情愿死在西安以外的地方,还比较好些”。他在与飞行员商量后,也于当天飞向洛阳。
回到南京后,*仁霖经过短暂的休息,又奉命管理看守张学良的警卫人员(张学良暂时扣押在孔祥熙位于中山门外的乡间别墅期间),他安抚了警卫人员激动的情绪(这些警卫人员的同事很多人在西安事变中负伤,甚至被杀死,他们发誓要为死去的同事报仇)。
在这段时间,*先生看到张学良“心情沉重,决定送一本《圣经》,并在《圣经》上写下下述的一句话: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你,就像他所帮助我的一样。他对我的好意,道了谢,但是我却没有看到他对这本书潜心阅读”。而后来,张学良在长期的幽禁中,开始信仰基督教,最终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
本文取材于《*仁霖回忆录》,“”者为书中原话,因为取材页数较多,未一一表述。对于某些言论,略有删减。
西安事变据今天已经过去了71年,其间的亲历者也相继作古,这次事变对中国历史走向的影响是巨大的,是功?是过?谁对?谁错?留待历史评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