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浆、豆腐,豆干、豆皮……一颗大豆,被做出了百样吃法。同样是“豆”,为什么大豆如此被人们偏爱?
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让很多人出现了血脂偏高的情况。想要改善血脂,调整饮食是基础,而大豆体内藏有七大保护血管,调节血脂的能手。
1.大豆蛋白。用大豆蛋白代替部分动物蛋白,有利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风险。
2.大豆异黄酮。大豆异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有利于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防止脂质过氧化,预防心血管疾病。
3.大豆卵磷脂。大豆卵磷脂有助于改善脂肪吸收和利用,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内沉积,降低血液的黏度,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心血管疾病。
4.多不饱和脂肪酸。大豆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达80%以上,可以促进胆固醇的正常转运和代谢,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有利于降低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和总的甘油三酯,从而减少高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5.维生素E。大豆是维生素E的良好来源,维生素E可以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的活性,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维生素E缺乏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作用会异常增强,增加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的危险性。
6.膳食纤维。大豆富含膳食纤维,可以调节肠道健康、增强饱腹感,延缓餐后血糖上升速度,还有助于抑制脂肪和胆固醇的过度吸收,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从而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7.植物固醇。植物固醇与胆固醇的结构类似,可以竞争性地抑制过多胆固醇的吸收。
此外,美国匹兹堡大学发现,食用大豆后生成的一种代谢物能降低痴呆症的一个关键危险因素,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症。
豆腐,豆芽等豆制品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半胱氨酸,可以减轻酒精对肝脏的不利影响。
大豆异黄酮具有微弱的双向调节人体雌激素的作用,对更年期女性预防骨质疏松也有一定的益处。
大豆不能生吃,不同加工与烹调会产生不同的营养效果:
熟制大豆(煮大豆、烘焙大豆)最能保留黄豆营养。基本保留了大豆所有营养成分,其中部位怕热营养素比如B族维生素等有所损失,大部分抗营养因素被破坏。
豆浆,营养美味的抗饿产品。保留了原料中大多有益成分,如大豆异黄酮、豆固醇,其营养素含量主要是由加水量决定的。一般来说,打豆浆时大豆与水的比例大约为1:18~20。
豆腐,凝固剂决定口感和营养。豆腐保留了大豆的大部分优点,但也有一部分B族维生素加热降解或溶水损失。按照所使用的凝固剂不同,市面上的豆腐主要分为三类:
1,豆腐干,豆制品中的补钙高手。钙含量在豆制品中出类拔萃,如小香干的钙含量可高达北豆腐的7倍。蛋白质、铁、锌等含量也很丰富,而且比较容易存放。
2,豆腐脑,口感嫩滑的早餐佳品。与豆浆相比,蛋白质含量差不多,在2%左右,如果加入了硫酸钙、氯化镁等凝固剂,会显著增加其中矿物质的含量。
3,豆腐皮、腐竹。豆浆营养的浓缩版。豆腐皮和腐竹的蛋白质含量均接近45%,两者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胡萝卜素、钙、镁、钾等的含量也非常丰富,属于营养价值很高的豆制品。
4,发酵豆制品,维生素B12的好来源。发酵豆制品包括腐乳、大豆酱,豆豉、纳豆等,都经过了发酵,由于微生物的作用,部分蛋白质被降解,抗营养因素被分解或灭火,消化吸收率大大提高,同时B族维生素含量有所增加,特别是通过霉菌发酵可产生植物性食品中不存在的维生素B12.
5,豆芽,维生素C含量大增。大豆发芽后,营养跟以前大不相同,C含量。大豆中基本不含维生素C,而每克豆芽中含9~21毫克,另外大豆发芽后,部分蛋白质会分解为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更有利于吸收,并且其中的一些抗营养因子也有所分解,吃后不易引起胀气。
人不可一日无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0~50克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大约相当于克腐竹、克豆腐干、30克腐竹、克豆腐脑、克豆浆、克豆芽。豆制品种类较多,大家可以轮换着吃。
杂豆代替不了大豆。大豆的营养价值与杂豆,如绿豆、红豆、扁豆、蚕豆、腰豆等有本质区别,后面的各种豆都含有50%以上的淀粉和极少脂肪,而大豆几乎不含淀粉。
大豆的蛋白质含量要高于杂豆很多,质量也比较好,大豆的不包含脂肪居多,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理想食物。杂豆提供了大量的淀粉、钾、维生素B1等,是主食中白米白面的完美搭档。
提醒:大豆制品虽好,但不宜过量,否则可能影响消化,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
痛风、急性胰腺炎、慢性肾病、糖尿病、慢性胃病、高尿酸血症、泌尿系结石、高血钾症等疾病的人士,不建议吃豆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