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源性胰腺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儿童胰腺功能不全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综合征
TUhjnbcbe - 2024/7/13 16:24:00

导语:儿童胰腺功能不全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综合征,又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伴胰腺功能不足综合征,是一种由于SBDS基因突变所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也是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类型之一。患者的临床表现以慢性腹泻、原因不明肝脏病变、外周血细胞减少,以及身材矮小和骨骼畸形等为特征。本病的治疗包括对症治疗、药物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一、儿童胰腺功能不全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综合征的病因

本病主要由于第7号染色体的SBDS基因突变所致。SBDS基因广泛表达于骨髓、胰腺、肝脏和大脑等细胞代谢活跃的重要脏器,其基因产物主要参与细胞内核糖体的生物合成过程和有丝分裂纺锤体的稳定。因此,一旦出现SBDS基因突变,将导致相关脏器功能异常。

二、儿童胰腺功能不全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综合征的症状

(一)总述

患儿多在出生后2~10个月起病,临床表现以因胰腺外分泌酶不足所致慢性腹泻、原因不明肝脏病变、造血功能衰竭所致外周血细胞减少,以及身材矮小和骨骼畸形等为特征。

(二)典型症状

1、慢性腹泻

为我国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发生率约为85%,是由于胰腺外分泌酶不足所致,呈慢性持续性腹泻和脂肪泻,可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值得指出的是,部分患儿的腹泻可随着年龄增长而自行缓解甚至痊愈。

2、肝脏病变

较为常见,约78%患儿可出现肝脏肿大,伴肝功能损害,少数患儿可出现肝细胞性黄疸。

3、血液系统表现

几乎所有患者均出现外周血细胞减少,以中性粒细胞减少最为常见,部分患者可同时存在贫血和(或)血小板减少。因中性粒细胞减少,患儿容易反复发生感染,如中耳炎、鼻窦炎、肺炎、骨髓炎、败血症等。

4、身材矮小

较为常见,患儿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身材矮小。

5、骨骼畸形

包括四肢长骨畸形、骨质疏松,以及多指(趾)或并指(趾),牙齿缺失和牙釉质发育不良等。

6、神经系统表现

不同患儿之间表现的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受损,如智力障碍、注意力缺陷等。

(三)并发症

儿童胰腺功能不全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综合征可并发中耳炎、鼻窦炎、肺部感染、败血症、生长发育迟缓等。

三、儿童胰腺功能不全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综合征的检查

(一)预计检查

当患儿出现慢性腹泻、肝脏肿大、骨骼畸形、身材矮小、发育迟缓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便常规、血清胰腺外分泌酶水平测定、骨髓检查、基因检测、X线、CT等检查。

(二)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可以检查患者有无发绀、皮疹、出血、生长发育迟缓、黄疸、肝脏肿大等异常。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本病患儿多存在2~3系血细胞减少,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2、便常规:多呈脂肪泻样改变,对诊断具有支持作用。

3、血清胰腺外分泌酶水平测定:包括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脂肪酶等,对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4、骨髓检查:包括骨髓细胞学、骨髓活检、骨髓染色体分析等,有助于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同时可作为长期随访的重要手段。

5、基因检测:约90%的患儿可检测到SBDS基因突变,即可明确诊断。

(四)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医生会借助胸腹部X线、CT等影像学手段,协助诊断。

四、儿童胰腺功能不全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综合征的诊断

(一)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儿出现慢性腹泻、肝脏肿大、骨骼畸形、身材矮小、发育迟缓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家族史,以及血常规、便常规、血清胰腺外分泌酶水平测定、骨髓检查、基因检测、X线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儿是否存在胰腺囊性纤维化、先天性角化不良等疾病。

(二)鉴别诊断

1、胰腺囊性纤维化

当儿童SDS并发肺部感染时,容易与胰腺囊性纤维化相混淆。但儿童SDS患儿常存在多发畸形,汗腺、电解质、氯化物正常,基因检测为SBDS基因突变,可资鉴别。

2、先天性角化不良

也是导致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类型之一,先天性角化不良者常存在典型的三联征,皮肤色素沉着、黏膜白斑、指(趾)甲发育不良,骨髓检查可见有核细胞和巨核细胞均减少,基因检测为端粒酶复合物基因突变,可资鉴别。

五、儿童胰腺功能不全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综合征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

目前而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本病最为有效的方法。对于无法采取移植治疗者,可通过酶替代治疗等进行对症处理。

(二)对症治疗:患儿应按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原则进行对症治疗,必要时给予输血治疗。

(三)药物治疗

1、胰酶替代治疗

对于无法进行移植治疗者,可给予各种口服外源性胰酶制剂,如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脂肪酶、糜蛋白酶等,可改善患儿的消化功能,促进正常发育。

2、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能够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

3、粒系集落刺激因子

对于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明显降低或发生反复感染者,可适当采用粒系集落刺激因子,能够减少及控制感染症状。

4、雄激素:少数患儿可使用雄激素治疗,能够改善贫血症状,但因本病常可致肝功能损伤,故临床须慎用。

5、相关药品

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脂肪酶、糜蛋白酶、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粒系集落刺激因子、雄激素

(四)手术治疗:因骨骼发育不良所致畸形者可考虑整形手术进行矫正。

(五)其他治疗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目前治疗本病最为有效的根治手段,但移植仍受到供者情况、干细胞来源、移植后排斥反应等诸多限制。

六、儿童胰腺功能不全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综合征的日常生活管理

(一)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提供卫生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

2、家长可在患儿身体耐受下带领其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3、注意卫生,家长应帮助患儿养成卫生的生活习惯,勤洗手、洗澡,晨起睡前及饭后均应刷牙漱口。

4、家长带患儿外出时应为患儿佩戴口罩,并携带免洗消毒液。

5、对于有智力障碍的患者,家属应陪护在身旁,照料日常生活。

(二)饮食建议

1、注意饮食卫生,建议患儿规律、清淡饮食,可少量多餐。

2、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3、患儿应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结语:本病可导致患儿长期出现持续腹泻、发育迟缓等,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本病为遗传性疾病,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本病可导致患儿出现反复、严重感染,威胁生命健康。本病容易进展为MDS、急性髓系白血病,增加治疗难度,影响预后。本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诊治时机、治疗效果、有无严重并发症等。

1
查看完整版本: 儿童胰腺功能不全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