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姐再一次社区体检时发现血脂高,想到老伴一直吃降血脂的药物,回家也自行吃了点降血脂药,吃了一段时间,在一次老伴需要复查的时候,王大姐也跟着复查了一下血脂,但是血脂并没有降低。
医生说您的血脂类型和您老伴的血脂类型并不一样,不能使用同一种降脂药物。经过医生的详细解释,王大姐才明白,原来并不是血脂高,都需要吃他汀药物。
血脂类型不同,服用的降脂药物不同
血脂检查项目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等发现血脂升高,首先要排除一些其他疾病,引起的血脂升高。
比如,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低等疾病,同样也会引起血脂异常,当排除其他疾病以后,出现血脂异常要分清是具体哪项升高。
甘油三酯升高
主要与我们饮食密切相关,正常甘油三酯水平应该小于1.7mmol/L,如果高于1.7mmol/L,就会增加动脉粥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所以,当甘油三酯在1.7~2.3mmol/L,首先选择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控制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减轻体重,戒酒等。
若甘油三酯在2.3~5.6mmol/L,除了生活干预以外,要进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评估,根据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要考虑加用他汀类药物,来降低心血管的发生风险。
如果甘油三酯≥5.6mmol/L,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会大大增加,首先要考虑贝特类药物非诺贝特分散片来降低甘油三酯。
非诺贝特分散片,用于治疗成人饮食控制疗法效果不理想的高脂血症,其降甘油三酯及混合型高脂血症作用较胆固醇作用明显,非诺贝特可降低血清胆固醇20%-25%,降低甘油三酯40%-50%。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
由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造成血管斑块的因素,长期不控制容易造成血管狭窄,不稳定斑块破裂,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但是,不同的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目标是不同的,不能单纯看化验单上的箭头。
比如,已经确诊冠心病,脑梗塞,心肌梗塞的人群,就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极高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要控制在1.8mmol/L以下;
如果是年龄大于40岁的糖尿病患者,或者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已经高于4.9mmol/L,或者是高血压患者,同时伴有肥胖,吸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偏低等,这些人群就属于高危人群,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mmol/L以下;
如果没有心脑血管疾病史,也没有以上危险因素,就属于低中危人群,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3.4mmol/L以内。
由于缺乏运动,肥胖,吸烟,大量饮酒,饮食不合理,都会导致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所以首先要在改掉这些不良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如果不能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达标,就要选择他汀类降脂药物。
王大姐的血脂化验单,主要是甘油三酯偏高,由于没有达到用药的标准,可以先饮食控制,然后再复查,没有必要开始就选择服用降脂药物。
而老伴的血脂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达标,并且老伴有高血压病史,所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需要控制在2.6以内,需要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服用他汀类药物控制血脂。
所以,不同的人群血脂水平不同,危险因素不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也是不同的,选择的用药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在发现血脂高以后,首先要咨询医生,让专业的医生为您进行评估,制定合适的降血脂方案,不要一上来就选择药物治疗,不但没有治疗疾病,反而会增加对身体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