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院,
在春节前进行的一台胆囊切除手术里,
发现了一千多颗结石。
前
方
高
能
!
饭
间
慎
点
!
那么,
这么多结石是怎么长出来的?
在安徽省枞阳县白柳镇龙城村的家里,
61岁的汪大妈和她的丈夫
回忆起刚刚做完的胆囊结石手术,
还是觉得很惊险。
汪大妈说:“很吓人,一大把结石,只晓得有结石,哪知道拿出来一大把。看到很吃惊,大的有这么大。”
医生告诉记者,正常人的胆囊大小仅有8厘米左右,但由于胆囊内结石太多,接受手术的汪女士的胆囊,已经撑大到了约11厘米。“胆”大的汪大妈,胆囊里藏有多颗结石,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医生介绍说:“把胆囊取出来以后,剖开胆囊发现,这整个胆囊,就是一包结石。我们清点了一下,结石数量,非常惊人。我们计量了一下,大概有多颗。“
那么汪大妈的胆囊里,
为何会有这么多的结石呢?
事情最早还得从三年前说起。
汪大妈的丈夫说:”最早是三年以前发现的。就说胃疼、胃疼,疼得很。那是农忙季节,我把她带到枞阳县城做的肝胆B超。说是胆结石,我还以为是胃有问题。“
汪大妈说,检查结果显示自己的胆囊确实有结石,不过好在后来腹部的疼痛,渐渐没了,她也不想立马做手术。可是去年秋天,汪大妈的腹部疼痛又开始发作。
胆结石再次发作,为了搞清楚汪大妈的身体状况,儿子带她去合肥再次体检,确定胆结石后,汪大妈立马在安医大二附院做了手术。
汪大妈的丈夫说:”她没生过病,除了伤风感冒。伤风感冒她药都不要吃的。身体很强壮。她饭量比我还大,每天晚上吃得饱饱的。“
医生表示,引起胆囊结石发作的,主要是饱餐和进食油腻的食物,像是过年过节,容易吃一些比较油腻的食物,或者饱餐以后,很容易发作胆囊结石的症状。
现在,
越来越多的人习惯晚睡,
导致早上起不来,
直接跳过早餐去上班。
但不吃早餐不仅容易低血糖,
久而久之,还易引发胆结石。
很多人却不以为意,
胆结石本身是无害的,
但它会对胆囊、胆管甚至胰腺产生不良影响,
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01
急性胆囊炎
结石会对胆囊产生机械摩擦,损伤胆囊粘膜;胆囊在收缩过程中,还会压迫结石,阻塞胆囊管,诱发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表现为进食油腻或饱餐后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随右肩背部放射痛。严重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并发胆囊积脓、穿孔等,甚至危及生命。
02
急性胆管炎
胆囊结石,尤其是较小的结石,很容易随着胆汁排泄进入胆总管,成为胆总管结石,从而可能引起胆管梗阻,诱发急性胆管炎,表现为腹疼、发热、*疸。
如果胆管阻塞完全,胆道内细菌感染严重,则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急性化脓梗阻性胆管炎,出现顽固性的低血压、神志改变、过度亢奋等。一旦胆道感染发生了循环和神志的改变,死亡率可高达70%。
03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在中国,60%的急性胰腺炎与胆石症有关。胆囊和胰管在十二指肠乳头处汇合,共用一个出口,如果此处被掉落的结石堵塞,则会造成胰管和胆管共同梗阻,使得胰液排泄障碍或胆汁进入胰腺,诱发胆源性胰腺炎。
胆源性胰腺炎可能表现为上腹正中或偏左处疼痛,并持续加重,同时伴随有恶心、呕吐、腹胀、*疸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04
胆囊癌
胆囊结石也会诱发癌症?
是的!
胆结石是胆囊癌发病的主要诱因,85%的癌变与胆囊结石有关!这是因为胆囊结石长时间刺激胆囊管壁或胆囊粘膜,容易诱发慢性炎症,引起组织增生变成腺瘤,增加癌变的可能性。
据统计,有胆囊结石的人比没有胆囊结石的人,患胆囊癌的几率高7倍;结石大于3cm的比小于1cm的危险性高4倍。
胆囊癌是癌症中的“王中王”,它起病相对隐匿,大多数发现比较晚,治疗效果很不理想,5年生存率仅为5-13%。但如果能在癌症突破胆囊基底膜之前发现并治疗,生存率则会大大提高。所以,胆结石患者最好3~6个月复查一次胆囊。
这些症状可能预示胆结石
01
腹痛
常在进食油腻食物数小时后发生,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老人还可能出现心绞痛。
02
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症状
胆结石可能阻碍胆汁排泄,从而影响消化。患者进食后,尤其是进食油腻食物后,可能表现为上腹部隐痛、饱胀,伴有打嗝等,易被误诊为胃病。
03
发热或皮肤、眼睛发*
若出现这些症状,预示疾病较为严重,可能已经发生了肝功能损坏,应停止食用油腻食物,及时就医。若同时出现腹痛,则应停止进食,立即就医。
哪些因素容易诱发胆结石?
刚才提到不吃早餐会诱发胆结石,
这是因为胆汁经过一夜的浓缩聚集,
在早晨浓度最高。
如果此时没有进食,
就很可能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沉淀析出。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结石。
所以吃好早餐很重要。
那么,除此之外,
还有哪些因素可能诱发胆结石呢?
01
饮食不均衡
长期过量食用高脂食物、甜食、精米白面等,容易导致胆固醇含量上升,不能溶解在胆汁中的胆固醇就会析出结晶,形成结石。但长期低脂饮食也不好,因为低脂容易导致胆汁缺乏及营养不良,也可能诱发胆结石。
此外,维生素A、E的缺乏,也会影响胆固醇代谢,增加胆结石风险。所以,生活中应尽量做到饮食多样,保证营养均衡。
02
久坐不动
长期久坐不动,胆囊肌肉的收缩能力也会变差,影响胆汁排出,从而易造成胆汁淤积,为胆结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03
糖尿病、肝硬化
在我国糖尿病患者当中,约有31.5%的患者合并有胆结石。糖尿病患者内环境和代谢比较紊乱,容易影响到脂质代谢,可能诱发胆结石。
肝硬化患者的胆汁成分改变和胆囊收缩异常,患胆结石的概率也相对较高。
04
激素
胆结石的男女发病比例大约是1:3,成年女性,尤其是产妇、服用避孕药者更为常见,其原因是雌激素对结石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05
年龄
随着年龄增长,肝脏分泌运输胆汁的功能下降,使胆汁容易沉积形成结石。老年人如果发生胆结石,症状往往较为严重,甚至可能并发心脏疾病。
06
遗传
胆结石的遗传性非常明显,如果家中近亲有胆结石患者,则自己患胆结石的几率也会增加。
此外,吸烟、肥胖、不爱喝水等人群也是胆结石的“偏好者”。所以,要远离胆结石,就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来源:都市现场
热点近日,医院消化内科一病区应用ERCP微创技术成功救治一例急性胆管炎胆总管结石的高龄患者,手术效果良好,日前老人已康复出院。
01
手术
94岁的邓爷爷因腹部剧医院,确诊为“急性胆管炎、胆总管结石、梗阻性*疸”,反复经过保守治疗后效果不佳,医生建议根治方法只有手术取出胆总管结石,从而改善病情。但对于94岁的老爷子而言,任何手术风险都比一般人大许多,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家人十分担心老人身体扛不住。经人介绍医院消化内科寇继光主任带领的ERCP团队可以通过内镜下微创治疗此疾病,效果很不错,因此医院试试。
02
术后缓解
入院第二天,ERCP团队钟碧波医师、李光曙医师与邓爷爷进行了术前交流,查看并了解到患者心肺功能欠佳,精神状态差,但是治疗意愿十分强烈。在完成全部术前检查及评估后,联系心内科、呼吸科、ICU等相关科室做好术中术后保驾护航后,于第三天便为他进行了手术。手术不到1小时就顺利完成,取出了胆总管结石,并将大量脓性胆汁从胆管内引流出来。邓爷爷的腹痛症状术后即得到了明显缓解。回到病房后,询问邓爷爷有无不适时,他摇摇头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在场的人无不欣慰。术后第二天邓爷爷便可以进半流质饮食,而且特别的开心说道:“我太久没有吃到这么好吃的食物了!”。第四天后复查肝功能好转,*疸明显下降。并拔除鼻胆管准备出院。
03
腹痛发热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是胆道疾病患者死亡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多数继发于胆管结石和胆管肿瘤,病死率可达20%以上,老年人的病死率更高。腹痛是本病的首发症状,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疼痛的部位一般在剑突下和(或)右上腹部,为持续性,阵发性加重,可放射至背部,发热是最常见的伴随症状,常并发感染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最终可因感染性休克死亡。急性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主要原则是及时有效地进行胆管引流,ERCP是胆管引流的有效方式,且可以直接行胆管取石,去除病因,是目前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首选治疗方法。
ERCP的主要适应症包括:(1)胆总管结石:行十二指肠内镜下取出胆总管结石后,不开腹,创伤小;(2)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行ERCP+鼻胆管引流,可提高治疗成功率。(3)各种原因所致的化脓性胆管炎:及时行内镜下胆道引流术减压,可迅速稳定病人病情,为手术治疗赢得宝贵时间。(4)慢性胰腺炎及胰管结石。(5)胆管癌或胰头癌引起的梗阻性*疸:可行支架治疗解决*疸,延缓肝功能衰竭,延长生存期。
医院消化内科一病区ERCP团队每年完成各类ERCP手术数几十例至上百例不等,为大量肝胆胰系统疾病患者解除了病痛。此次首次为90岁以上高龄的耄耋老人成功实施ERCP手术,也标志着团队ERCP技术迈上了新的台阶。
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