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源性胰腺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一碗蛋炒饭下肚,男子进了ICU,抽血抽出
TUhjnbcbe - 2020/12/15 18:07:00

37岁的王先生(化名)医院三墩院区住院半个多月了,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近期已经出院,王先生说,怎么都想不到自己会经历那么惊险的时刻。

7月18日早上,王先生没吃早饭,上午10点多,肚子微微有些疼痛,他以为是没吃早饭饿了的缘故,也没在意。

中午,王先生吃下一碗蛋炒饭另外还喝了一听饮料,肚子的疼痛却没有缓解,下午4点多,肚子剧烈疼痛的王先生来到了三墩院区。

这一检查,发现血淀粉酶大于mmol/l,已超出正常数值的10倍,炎症指标升高,甘油三酯超出了能测出的最高值,无法测量……为他抽血化验时都分离不出来血脂,全是淡*色的油!

急诊科、消化内科会诊后考虑王先生为“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此时,王先生已经感觉非常疲惫,间歇性意识不清,随后便被送入了重症监护室(ICU)。

在经历了一系列治疗以及双重血浆置换之后,王先生的血脂才开始慢慢下降。五天后病情稳定,王先生从ICU转到消化内科病房接受进一步治疗。

王先生告诉医生,他平时比较喜欢吃,食量大。他1.68米的身高,体重达到了82公斤,BMI指数为29,已为肥胖。加上他好多年没有做体检了,因此也并不知道自己有高血脂等身体问题。发病前一周,他突然感觉特别容易口渴,一天要喝4升左右的水。

胰腺的“自杀式”行为,很可怕

医院消化内科周锋医师说,王先生幸亏就医及时,若耽搁了,会有生命危险。他解释说,胰腺是我们身体上腹部深处有一个非常不显眼的小器官。胰腺虽小,作用非凡,它是人体中重要的器官之一。因为它是一个有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的腺体,它的生理作用和病理变化都与生命息息相关。

胰腺“隐居”在腹膜后,知名度虽然不如胃、十二指肠、肝、胆,但胰腺分泌的胰液中的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起着“主角”的作用,特别是对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胰腺外分泌的主要成分是胰液,内含碱性的碳酸氢盐和各种消化酶,其主要功能是消化糖、蛋白质和脂肪。

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胰腺功能无法正常运作,胰酶就会被异常激活,自身消化,危及全身器官。这也是许多重症患者出现脏器衰竭的原因,堪称胰腺的“自杀式”行为。王先生虽然没有发生脏器衰竭,但其病情也因进展快发生了其他脏器受损,进行了血液净化,病情得到了暂时控制。但是急性胰腺炎很容易复发,所以像王先生这样的患者务必多加注意生活习惯。

诱因首位是胆石症

左上腹疼痛?要当心

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郑培奋主任医师表示,胰腺炎是胰腺因胰酶的异常激活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胰腺会有水肿、充血,或出血、坏死,临床上出现剧烈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化验血和尿中淀粉酶明显升高等。

在正常情况下,胰液在其腺体组织中含有无活性的胰酶原。胰液沿胰腺管道不断地经胆总管奥狄氏括约肌流入十二指肠,由于十二指肠内有胆汁存在,加上十二指肠壁黏膜分泌一种肠激酶,在二者的作用下,胰酶原开始转变成活性很强的消化酶。如果流出道受阻,排泄不畅,即可引起胰腺炎。

胆源性、饮酒、暴饮暴食、高血脂、药物等都是诱发胰腺炎的诱因,尤其是胆源性胰腺炎患病人数较多。不同于肠胃炎,胰腺炎疼痛感剧烈,如同刀割,伴有呕吐、发烧等症状,最重要的是疼痛部位在左上腹、上腹正中向后背发散。一般轻度的为胰腺水肿,部分自限性的可以恢复。但是如果是重症,患者病程进展很快,一般24~72小时内就会出现脏器受损的症状。

郑培奋提醒,如果本身有胆囊疾病或高血脂疾病的患者在饮酒或暴饮暴食下发生腹部剧痛要立即就医。

喜欢散步的注意:换种走法,生病风险降一半

说出来您可能不信,我们每天都做也必须做的一件事,对身体的好处多得不要不要的,那就是:走路!

世界卫生组织认定,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

每走一步,可推动人体50%的血流动起来,活血化瘀;可挤压人体50%的血管,是简单的“血管体操”;至少可运动50%的肌肉,有助于保持肌肉总量。

研究员收集并分析了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超过70万人的智能手机数据,发现中国是全球每天平均走路最多的国家!

但是大家要知道,“会走路”才是保持健康的关键哦~

走路的好处

研究表示,如果一周健步走7个小时,分日进行,可以将冠心病、心脏病的发病率降低30%。

胰腺癌患癌风险降低50%,如果一旦患癌,经常行走的人癌症恶化程度比不运动的人低57%。

一天健步走一小时,对II型糖尿病有50%的预防效果。可以使患乳腺癌的风险降低12%。

对于60岁以上老年人,一周有3天、每次45分钟以上的健步走运动,有助于维持较好的认知功能,避免痴呆。

每天走路20分钟,能帮助人们远离癌症、心脏病和中风导致的过早死亡。

走路也要“看人下菜碟”

走路,虽然每个人都会,但要想达到锻炼的效果,需要加点技巧,并且不同的人群应采用不同的走路方式。

1.体弱者:甩开胳膊,大步跨


  体弱者要达到锻炼的目的,走得太慢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只有步子大,胳膊甩开,全身活动,才能调节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最好每日2~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

2.肥胖者:长距离健步走


  每日2次,每次1小时,步行速度要快些。这样可以使脂肪燃烧,从而减轻体重。

3.高血压患者:中速为宜挺起胸


  高血压患者走路,步速以中速为宜,行走时上身要挺直,否则会压迫胸部,影响心脏功能。走路时要充分利用足弓的缓冲作用,否则会使大脑处于不停的振动,容易引起头晕。

4.冠心病患者:缓步慢行


  冠心病患者走路速度不宜过快,以免诱发心绞痛。应在餐后1小时后再缓慢行走,每日2~3次,每次半小时,长期坚持可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有助于改善心肌代谢,并减轻血管硬化。

5.糖尿病患者:摆臂甩腿挺起胸


  糖尿病患者行走时步伐尽量加大,挺胸摆臂。用力甩腿,最好在餐后1小时进行,以减轻餐后血糖升高。每次行走半小时或1小时为宜。


  但对正在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该避开胰岛素作用的时间,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6.其他健康人群:健步走


  跑步承受不住,不如选择健步走,既能强身健体,又可减轻对关节的损伤。长期坚持下去,其效果会优于跑步。

来源:央视新闻、人民日报、都市快报责任编辑:张宽

点击有惊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碗蛋炒饭下肚,男子进了ICU,抽血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