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oscopy年11期目录及摘要
系统回顾
:内镜减重手术对病态肥胖症的疗效对比:一项系统回顾和网络荟萃分析
Jung,SungHoon;Yoon,JaiHoon;Choi,HyukSoon;etal
背景:内镜减重手术的疗效对比尚未完全阐明。本文的目的是综合评价内镜减重手术的疗效。
方法:检索随机对照试验来观察内镜减重手术的疗效,包括使用胃内球囊、十二指肠空肠转流术(duodenal-jejunalbypassliner,DJBL)、抽吸治疗(aspirationtherapy)、原发性肥胖外科腔内(POSE)手术和胃内肉*杆菌*素注射。进行网络荟萃分析来判断体重减轻百分比(%体重减轻)和超出的体重减轻百分比(%EWL)。
结果:22项研究共例患者纳入荟萃分析。大多数内镜手术在体重减轻%方面优于对照组(平均差[MD],[95?%CI]:抽吸治疗10.4?%[7.0?%-13.7?%];水囊法5.3?%[3.4?%-7.2?%];POSE4.9?%[1.7?%-8.2%];DJBL?4.5%[1.4%-7.7?%])。在%EWL,抽吸治疗、水囊法、POSE、DJBL均优于对照组(MD[95?%CI]:分别为27.3?%[15.3?%-39.3?%];22.4?%[15.4?%-29.4?%];15.3?%[2.5?%-28.0?%]和13.0?%[4.9?%-21.2%])。气囊法和肉*杆菌*素注射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减轻%或EWL%无显著性差异。对于水囊法,术后6个月取出球囊后,EWL%和体重下降%均呈下降趋势。
结论:除了气囊法和胃内注射肉*杆菌外,其他方法的减重效果均优于生活方式调整。
:超声内镜检查可以发现大多数特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因:一项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
Umans,DevicaS.;Rangkuti,CarlosK.;SpernaWeiland,ChristaJ.;etal
背景:特发性急性胰腺炎(IAP)的胰腺炎复发率为25%。超声内镜(EUS)可诊断IAP的可治疗原因,从而防止复发。本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的目的是判断EUS的诊断率及其对复发的影响。
方法:在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系统性检索对成人IAP患者EUS研究的英语文献。主要结果是诊断率。次要结果为复发率。方法学质量采用QUADAS-2评分法进行评价。采用反方差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计算95?%CI的合并诊断率和风险比。
结果:共纳入22项研究,例接受EUS检查的IAP患者,总诊断率为59%(/;95%CI52%-66%)。最常见的病因是胆汁性(?/;30?%、95?%CI21%-41%)和慢性胰腺炎(?/;12?%,95?%CI8?%?–?19?%)。肿瘤见于2%的患者(45?/;95?%CI1?%–4?%)。EUS前有或无复发性IAP的患者之间的诊断率未见差异(风险比0.89,95%CI0.71–?1.11)。
结论:EUS能在绝大多数IAP患者中发现潜在病因,主要是胆源性或慢性胰腺炎,2?%的患者可见肿瘤。EUS可能与复发率降低有关。未来的研究应包括完整的诊断工作,最好包括仅仅第一次发作的IAP患者。
论著
:食管鳞状细胞黏膜内癌内镜下切除的长期效果:日本食管队列研究的二次分析
Oda,Ichiro;Shimizu,Yuichi;Yoshio,Toshiyuki;etal
背景:前瞻性收集的浅表性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内镜切除患者的长期资料有限。本研究的目的是判断前瞻性收集的ESCC内镜下切除的长期效果,作为日本食管队列研究(JEC)的二级分析。
方法:对年9月至年5月在16所医院黏膜内ESCC接受内镜下切除的患者纳入JEC研究。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行内镜碘染色检查,随后每6个月复查一次。我们调查了内镜下切除术后的临床病程、生存率和异时性ESCC的累积发病率。
结果:研究包括例患者(平均年龄67.0岁),个病灶(平均大小20.4mm)。病变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7.4%,鳞状细胞癌82.6%(局限于上皮层28.4%,固有层55.4%,黏膜肌层16.2%)。例(73.5%)达到整块切除。中位随访期为49.4个月。13例患者局部复发(3.9%),行内镜下治疗。内镜切除后2例(0.6%)发生淋巴结转移。5年总生存率、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和无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5.1%、99.1%和94.6%。异时性ESCC5年累积发病率为25.7%。
结论:本研究显示内镜下切除是治疗黏膜内ESCC的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长期效果。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诊断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价值: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
Ishikawa,Takuya;Kawashima,Hiroki;Ohno,Eizaburo;etal
背景:全面的组织学评估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不过从胰腺取得足够的组织仍然是一个挑战。最近,多项研究显示出使用新的“切割”针(“core”needles)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活检(EUS-FNB)获取胰腺组织的有用性。本文的目的是研究使用22G的Franseen针行EUS-FNB对诊断AIP的效果。
方法:选择符合国际共识诊断标准(ICDC)中关于AIP影像学诊断标准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22G的Franseen针行EUS-FNB。根据ICDC评估组织学表现,计算1级和1级或2级组织学的检出率。
结果:共有来自11个不同机构的56例患者进入最终分析(55例疑似为1型AIP,1例为2型AIP)。55例患者中55例(%)、24例(43.6%)、40例(72.7%)和36例(65.5%)分别可见淋巴浆细胞浸润、闭塞性静脉炎、席纹状纤维化和每个高倍视野中10个IgG4阳性细胞。AIP的1级和1级或2级组织学改变分别为58.2%(95%CI44.1%~71.3%)和92.7%(95%CI82.4%~98.0%),明显高于使用传统穿刺针的既往结果(分别为7.9%[95%CI1.7%-21.4%]和62.2%[95%CI46.5%-76.2%])。
结论:22G的Franseen行EUS-FNB检出率高,对AIP的组织学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分级:例回顾性分析
Paiella,Salvatore;Landoni,Luca;Rota,Roberta;etal
背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NETs)超声内镜引导细针抽吸(EUS-FNA)的Ki-67指数和分级计算的数据的可靠性存在争议。本文目的是评估这些数据与组织学比较的准确性。
方法:对单个机构的怀疑PanNETs患者(n?=?)进行EUS-FNA的细胞学分析,并与切除标本进行比较。进行分级至少需要个细胞。观察细胞学和组织学关于分级与Ki-67值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次要结果包括EUS-FNA的诊断能力。
结果:EUS-FNA标本分别对98/(89.1%)和77/(70.0%)患者足以进行PanNET诊断和分级,77例标本可用于细胞学与组织学的比较。最终诊断为G1、G2和G3的患者分别为67例(62.0%)、40例(36.4%)和1例(0.9%)。EUS-FNA分级与手术病理符合率为81.8%,分级过低和过高者分别为15.6%和2.6%。评分一致性的总体水平中等(Cohen’sκ?=?0.59,95?%CI0.34?–?0.78)。在肿瘤大小≤?20?mm和20?mm中Ki-67的Spearmanrho分别为强和中等(rho?=?0.68,95?%CI0.47-0.83;rho?0.59,95?%CI0.35-?0.75)。Bland?–?Altman曲线显示,两次测量之间的Ki-67值具有可比性和可重复性。
结论:虽然在相当数量的患者中还没有这些方法,但细胞学分级和Ki-67值与组织学的相关性中等到强烈。
:湿吸和干吸技术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实性病变中的应用: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Wang,Yun;Wang,Rong-hua;Ding,Zhen;etal
背景: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EUS-FNA)的最佳技术尚不清楚,且未标准化。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湿吸和干吸两种方法在胰腺、纵隔和腹部的实性病变进行采样的比较。
方法:这是一项对采样技术随机排序的多中心、交叉、随机对照试验。例患者使用22G穿刺针进行EUS-FNA,并按1:1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干吸和湿吸两种方法。主要结果是比较干吸和湿吸对恶性肿瘤的组织学诊断准确率。次要结果是比较细胞学诊断准确率和标本质量。
结果:分析了例胰腺(n=)及非胰腺病变(n=),与干吸法相比,湿吸法具有显著更好的组织学正确率(84.9?%[95?%CI79.9?%?–?89.0?%]vs.73.2?%[95?%CI67.1?%-?78.7?%];P?=?0.)、更充分的样本量(94.8%vs.78.8%;P0.),更少的血液污染(P0.)。另外,对非胰腺病变两次湿吸法取样的组织学诊断准确率为91.6%。
结论:EUS-FNA湿吸技术比干吸技术具有更好的组织学诊断准确性和标本质量。此外,当不能常规进行快速的现场评估时,两次EUS-FNA湿吸法取样对非胰腺病变可提供准确的组织学诊断。
4:机械模拟训练对外科新手学员临床ERCP能力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Meng,Wenbo;Yue,Ping;Leung,JosephW.;etal
背景:缺乏前视性内镜检查经验会影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培训。本文评估了ERCP机械模拟器(EMS)练习对外科学员ERCP能力的影响。
方法:12名无内镜经验的外科学员随机分配到非EMS组(n?=?6)或EMS组(n?=?6),有教员和20小时的监督下EMS实践。所有学员都接受了临床ERCP手把手培训。教员提供口头指导和手把手协助,如果20分钟内插管未完成,则由教员接手。教员盲法对操作能力进行评估。
结果:每组进行例临床ERCPs。EMS组胆管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非EMS组(P?=?0.),插镜、插管和完成的平均时间更短(以分钟为单位)(P均0.)。EMS学员的平均能力评分明显较高(P?=?0.)。在多变量分析中,在调整了病例序列、CBD结石、复杂性和EMS培训后,EMS练习对成功插管成功率的影响仍然非常显著(OR2.10[95?%CI1.46?–?3.01])。在6个月时,EMS学员与非EMS对照组相比仍具有更高的插管成功率(P?=?0.);1年后则未见差异。
结论:EMS练习缩短了无经验的外科学员ERCP早期学习曲线,提高了选择性胆道插管的临床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
:内镜下大肠病变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full-thicknessresection,eFTR):来自荷兰结直肠eFTR登记的结果
Zwager,LiselotteW.;Bastiaansen,BarbaraA.J.;Bronzwaer,MaximeE.S.;etal
背景: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是一种微创的切除技术,它可以明确诊断和治疗不适合常规内镜下切除的≤?30?mm的复杂的结肠病变。这项研究报告了荷兰结直肠eFTR登记的临床结果。
方法:前瞻性地纳入20家医院行eFTR的患者。主要结果是技术成功率,定义为大体的完全的整块切除。次要结果是临床成功率,定义为切缘无肿瘤(R0切除);全层切除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年7月至年10月,共纳入例手术。适应证为难治性息肉(抬举征阴性和/或困难部位;n?=?)、可疑T1期结直肠癌的一期切除(CRC;n?=?71)、T1期结直肠癌不完全切除后再次切除(n?=?)和上皮下肿瘤(n?=?13)。技术成功例(83.9%)。21例(5.7%)因病变不能靠近或不能拉入透明帽内而未能完成eFTR。剩余的例中,R0切除例(82.4%),全层切除例(83.2%)。切除标本的中位直径为23?mm。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3%(n?=?34/),其中10例(2.7%)因5例迟发性穿孔、2例即刻穿孔和3例阑尾炎行急诊手术。
结论:对于复杂的结直肠病变eFTR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整块切除技术,可避免手术。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eFTR在早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和长期疗效。
:在结肠镜检查前夕护士电话教育引导的干预作为前次肠道准备失败后的补救策略:一项多中心随机试验
Alvarez-Gonzalez,MarcoAntonio;PantaleónSánchez,Miguelángel;BernadCabredo,Belén;etal
背景:肠准备不成功最重要的预测因素是前次失败。对于那些曾经失败的患者,我们假设在结肠镜检查前夕由护士教育引导的干预可以提高清洁效果。
方法:本文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内镜医师盲法、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前次肠道准备不佳的门诊患者。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标准肠道准备方案。干预组在结肠镜检查前48小时内接受电话强化教育。主要结果是根据波士顿肠准备量表的有效的肠道准备。意向性处理(ITT)分析包括所有随机患者。按方案分析包括可通过电话联系的患者和对照组。
结果:西班牙11家医院共招募名受试者。在ITT分析中,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肠道准备成功率无显著差异(77.3%vs.72.2%;P?=?0.12)。干预组例(82.9%)通过电话联系。根据研究方案分析,干预组的肠道准备情况显著改善(83.5%vs.72.0%;P?=?0.)。
结论:在所有前次肠道准备不足的患者中,护士主导的电话教育对肠道清洁效果无明显改善。不过在83%接受电话联系的患者中,肠道准备得到了显著改善。因此,电话教育可能是改善这些病例肠道准备质量的有用工具。
创新和短篇通讯
:COVID-19大流行期间奥地利开始封锁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降低
Schmiderer,Andreas;Schwaighofer,Hubert;Niederreiter,Lukas;etal
背景:COVID-19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播散。奥地利*府于3月16日实施了封锁,以遏制疾病的进一步蔓延。本文研究奥地利封锁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
方法:联系98家进行急诊医院。医院被要求上报因呕血黑便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及内镜下可见出血征象者。研究期为封锁开始前3周(第9周)至封锁开始后3周(第14周)。
结果:61%医院,尤其医院,都有上报。封锁前3周共例上消化道出血,封锁后3周共例(降低40.7%)。与第9周相比,第14周非静脉曲张出血下降54.6%(89vs.),而静脉曲张出血的发生率没有变化(15vs.17)。
结论:全医院上消化道出血显著下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