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猩红热为主要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些象“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舌乳头红肿。猩红热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少年多发。该病有特效的治疗药物,治疗效果好,故治愈率高,危害已明显下降,但早诊断、正确治疗是关键。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1.传染源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病原体在传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生存、繁殖,并且能够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蝇、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健康人。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3.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例如,未出过麻疹的一些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三、具体预防措施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2.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室等;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6.不食、不加工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类并统一销毁。7.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打喷嚏;8.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10.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剂喷洒、擦拭。秋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二屯镇小友情提醒:秋冬季更容易形成病*传播,面临流感和新冠病*反扑双重隐患,二屯镇小在此友情提醒广大师生:1、提高健康素养,人人都要树立健康文明意识,养成“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用公筷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加强通风消*,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落实日常清洁、消*等卫生措施。
3、科学佩戴口罩,在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与他人小于1米距离接触时佩戴口罩,不扎堆、不聚集,在超市、车站、医院、公共交通工具等人员密集场合要戴好口罩。
4、加强体育锻炼,做到合理营养、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提倡接种流感、肺炎等疫苗,提高身体免疫力。
5、及时就医,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戴好口罩,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并告知医生近14天的旅行史、接触史等关键信息。
6、离校师生员工尽可能不跨省出行,如确需离开,须向学校报告去向及起止时间,并做好个人防护。
7、配合做好社区防控,家中有境外人员要回国的,一定要提前3天向所在村(社区)报告,并逐级报告到县疫情指挥部办公室,实行从“国门”到“家门”的“点对点”闭环接运,进行健康检测和服务管理。
8、国庆假期后学校将加大疫情防控力度。孩子们出入校门需戴口罩,每天上学前在家务必测量体温。如果出现请病假的情况,医院证明才能回校上课。如果出现发热情况,需出示核酸检测报告才能回校上课。
文字编辑排版:李营营审核:郑蕊蕊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