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常备手术健康教育处方
肠息肉患者的健康教育
患者同志:肠道息肉刚刚切除的您请注意以下几点;
1、息肉为0.5~1.0cm患者,术后卧床休息5h,1周内避免过劳、紧张及情绪激动,避免从事有可能使腹压增加的活动。息肉1.0cm及凝固范围较大或有其他原因(如出血,穿孔危险较大)患者需卧床休息3~4d,2周内避免过度体力劳动。
2、术后禁食6h,如无异常术后12~24小时可进流质或半流质,忌吃粗纤维及肉类,1周内禁饮酒及其他有刺激的食物及饮料。如有出血、穿孔危险的患者按医嘱禁食。
3、较大息肉,无蒂息肉或凝固范围较大者,如有局限性腹痛或轻度反跳痛时,可能伤及浆膜致局限性腹膜炎,应禁食、补液、抗生素治疗。
4、对于有动脉硬化、高血压者应给予降压药,以防术后出血。
5、如有腹痛、呕血、血便等异常,应立即告诉医生。
胃息肉患者的健康教育
胃息肉是指胃肠黏膜隆起局限性增生凸起到腔内而形成的过度生长的组织,其大体表现、组织结构和生物学特性可各不相同。
发病原因很多:主要与家族遗传因素、炎症及其它慢性刺激、种族、饮食成分(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素)等因素有关。
胃息肉的分型
Morson的组织分类:分为肿瘤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和化生性四类。
根据息肉数目:分为多个与单发。
根据有蒂或无蒂:分为有蒂型、亚蒂型(广基型)息肉
根据息肉所处位置:分为食管息肉、胃息肉,其中以胃最为常见。
根据息肉大小:0.5cm以内为微型,0.5~-20cm为小型,2.0~3.0cm为大型,3.0~50cm为特大型,不仅能反映息肉的良恶性的可能性,同时判断内镜切除的可能性及难度。
山田分型:
山田将胃内隆起性病变按其形态的不同,不论其性质分为四型,
I型:呈丘状,隆起的起始部较平滑而无明确的界限;
I型:呈半球状,隆起的起始部有明确的界限;中型:蒂隆起的起始部略小,形成亚蒂:型:有蒂,隆起的起始部有明显的带部。
病员同志,胃息肉刚刚切除的您请注意以下几点:
1.摘除息肉后应充分休息,应取半卧位,防止胃液反流腐蚀创面。减少走动及增加腹压的姿态:如下蹲、屏气,以减出血并发症。
2.术后禁食6h以上,在咽喉部麻醉作用尚未消退前,嘱患者勿吞咽唾液以防呛咳。麻醉作用消失后,如无腹痛、出血等可进温凉的流质饮食,如米汤、面汤,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进流质饮食1天,继而进无渣半流质饮食3天,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食富含营养、易消化的软食,逐步过渡到普食。
3.术后数天内随着焦痂的脱落可能出现穿孔,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腹胀、腹肌紧张等,对疑有穿孔者要及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ERCP: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指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十二指肠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的技术。
适应症
1.胆道梗阻引起的*疸
2.临床、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支持胰腺或胆道疾患(如结石、肿瘤、硬化性胆管炎等)
3.胰腺疾病:胰腺肿瘤、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等
4.原因不明的胰腺炎
5.Oddi括约肌测压
6.胰管或胆管的组织活检
禁忌症1.严重的心肺或肾功能不全者
2.急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胆源性除外)
3.对碘造影剂过敏
术后护理1.术后一般常规应用抗生素三天,以防感染。
2.密切观察临床上有无发热、腹痛、呕血、黑便等变化。
3.术后检查血常规及血淀粉酶动态变化情况。
并发症1.胰腺炎: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病率为1-7%,有些情况下发病率会更高。内镜医生应该告知病人ERCP术后胰腺炎可能很严重,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需要手术治疗甚至死亡。病人和操作的因素都会影响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病率,在设计操作方案及签署知情同意时都应该考虑到。
2.括约肌切开术后出血:大部分出血可自行停止,对于持续活动性出血患者往往需要再次内镜下止血,绝大部分病人可以出血停止,极少数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
3.感染性并发症:胆管炎多见。术后胆管炎发病率不超过1%,而胆囊炎的发病率为0.2-0.5%。在引流通畅的情况下,一般抗炎治疗有效。
4.消化道穿孔:穿孔可能由于导丝、括约肌切开或内镜在远离乳头部位引起的。ERCP术后穿孔的发病率为0.3-0.6%。穿孔可由于插镜所致的食管、胃、十二指肠的机械穿孔,或者由于括约肌切开、导丝置入或者其他治疗操作。手术导致的解剖改变会明显增加穿孔的风险(比如既往胃大部切除毕II术后患者)。小的穿孔内科保守治疗有效,大的穿孔往往需要手术处理。
患者同志,ERCP术后您请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指导,手术当日禁食禁水6~9小时。
2、活动指导,嘱患者术后卧床休息12~48小时,注意保暖,尽量床上排便。
3、心理指导,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免患者担心预后不良而产生焦虑影响康复。
4、指导患者及家属对病情的自我观察,以预见并发症及危险因素的产生。有鼻胆管的妥善固定,保持引流管通畅,防脱出。
5、定期门诊复查。
ESD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的治疗手段,也是临床应用前景很好的技术,让更多的早期消化道癌能够在内镜下一次性完全切除,免除了开腹手术的痛苦和器官的切除。ESD与剖腹手术及以往EMR等内镜治疗方法比较,具有1、创伤小,2、患者可接受多个部位多次治疗,3、使医生获得完整的组织病理标本以供分析,4、对于面积较大且形态不规则或合并溃疡、瘢痕的肿瘤进行96%以上的切除率,以减小复发概率。
适应症ESD主要治疗以下消化道病变:
(1)早期癌:根据医生经验,结合染色、放大和超声等其它内镜检查方法,确定肿瘤局限在黏膜层和没有淋巴转移的黏膜下层,ESD切除肿瘤可以达到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2)巨大平坦息肉:超过2厘米的息肉尤其是平坦息肉,推荐ESD治疗,一次完整的切除病变。
(3)黏膜下肿瘤:超声内镜诊断的脂肪瘤、间质瘤和类癌等,如位置较浅(来源于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通过ESD可以完整剥离病变;如肿瘤较深(来源于固有肌层),ESD剥离病变的同时往往伴有消化道穿孔的发生,不主张勉强剥离,有丰富内镜治疗经验的医生可尝试运用。
术前准备所有患者均收入院进行治疗,予血常规、生化及血型检查,必须确定患者出、凝血时间为正常才能进行ESD。术前告知患者接受ESD的风险,征得患者同意并签字。对于病变位于上消化道的患者,常规进行无痛麻醉,对部分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对于病变位于直肠或乙状结肠的患者,可在其清醒状态下进行操作。
术后严密观察
术后,患者常规禁食、水,观察24~48小时。如果患者没有呕血、黑便、腹痛、皮下气肿等情况发生,可进流质。如果在此过程中出现异常,应该延长禁食时间,必要时可放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
ERCP+EST取石术
ERCP(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ST(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是经口内镜胆道治疗技术包括ERCP、Oddis括约肌切开术、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胆管结石碎石取石术、胆总管支架植入术和鼻胆导管引流术六大技术。
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是在电子十二指肠镜下由口腔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照影剂,从而逆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是国际公认的胰胆管疾病诊断金标准,是确诊胆管结石的最佳方法。
在ERCP基础上,可以同时进行Oddis括约肌切开术、胆管结石碎石取石术、胆总管支架植入术、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内镜下碎石取石术等微创手术,对胆管结石等疾病能进行快速、安全、有效的治疗。经口内镜胆道治疗技术是一种典型的、成功率极高的微创手术,代表了现代微创手术理念的发展趋向,已成为众多胆胰疾病首选的诊疗方法。尤其在胆管结石的治疗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创伤极小,且恢复快、并发症少
适宜人群1、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证实为原发性胆管结石者。
2、胆囊切除术后,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证实为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者为首选。
3、原因不明的阻塞性*疸疑有肝外胆道梗阻者。
4、疑有各种胆道疾病如结石、肿瘤、硬化性胆管炎等诊断不明者。
5、疑有先天性胆道异常或胆囊术后再发者。
6、并发有胰腺疾病者:胰腺肿瘤、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等。
7、老年病人或身体衰弱而不能耐受外科手术。
优势及特点1、经口腔取石,体表无创口
内镜经口腔进入十二指肠,在ERCP基础上完成对各类胰胆管疾病的精确诊断和治疗,患者无需开刀,避免了伤口感染和术后疼痛。
2、胆胰诊断金标准,确诊率高
ERCP是公认的诊断胆胰管疾病的金标准,能清楚的得到一个“胆管树图像”。可以鉴别结石的分布,胆管狭窄的部位与性质,有无胆管畸形,更能早期发现壶腹癌。
3、生理干扰轻,患者痛苦小
该手术操作时间短,减轻了麻醉和手术创伤引起的全身生理变化,老年病人或者身体衰弱而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更适宜。
4、技术先进,成功率高,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禁忌症1、严重心肺或肾功能不全者;
2、急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
3、严重胆道感染;
4、对碘造影剂过敏者。
ERCP患者护理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ERCP虽创伤轻、痛苦少,但仍属于手术范畴。因此术前向病人详细解释ERCP的特点、优越性及操作过程,使病人了解检查和治疗的必要性,以保持术前和术中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是决定操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
2.病人准备:不宜穿太厚、太紧衣裤,并去除义齿及金属饰品,如皮带、钥匙、首饰等。
3.术前准备:检查心肺功能、出凝血时间、血、尿淀粉酶、血小板计数。询问患者有无碘过敏史,做好碘过敏试验,手术当日留置浅静脉留置针。
4.术前用药:对于有胰腺炎或胰腺炎发病基础的患者,术前应使用小剂量生长抑素及质子泵抑制剂;需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包括一些特殊病例,如有凝血疾病史及长时间胆汁淤积括约肌切开术EST者,必须纠正凝血异常;可疑胆道梗阻、已知有胰腺假性囊肿及胆胰管瘘者,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前30min肌注-2lOmg、安定lOmg、杜冷丁mg、口服胃镜胶咽喉部麻醉。
术后护理
1.患者回病房后绝对卧床休息,指导和协助病人取弯腰、屈膝侧卧位,有助于缓解疼痛。对疼痛不能耐受者,遵医嘱使用镇痛剂。在床上辗转不安者可加床栏,防止坠床。病情许可后可遵医嘱指导其下床活动。鼓励深呼吸及有效的咳嗽,预防肺部感染,减轻腹痛和腹胀。
2.术后遵医嘱给予患者氧气吸入,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注意观察病人意识、面色、体温和24h出入量,记录患者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排便等情况的变化;了解术中情况,做好各种管路护理及基础护理。
饮食护理
术前禁食12h、禁水6h。术后一般禁食24-48h,以防进食后胃酸分泌刺激胰腺分泌,加重胆胰负担,遵医嘱常规补液,防止发生低血糖。术后6h和12h各查血尿淀粉酶一次。待血淀粉酶正常,无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后,进少量温开水无异常后,可由全流食→半流食→清淡饮食逐渐过渡为普通低脂饮食。
鼻胆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要向患者解释引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接好引流袋,避免逆行感染。引流管固定于颊部,嘱病人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防止导管脱出。经常检查并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管在体外要做到双固定,即固定在鼻翼侧、颊部和床旁,告知病人家属不能擅自处理引流袋中的流出物。术后告知病人因咽喉部局部影响吞咽及内镜置管后有短期的胃肠不适,可逐渐缓解。待病情缓解或稳定后可逐渐进食。同时反复告诫病人在活动及睡觉时,保护好导管,以防意外拖出。引流物要经医生、护士观察记录后处理,如怀疑导管有少许脱出,不宜强行往里输送导管,应固定好导管,观察胆汁引流情况,如无胆汁流出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引流液的观察
保持鼻胆管通畅和有效引流,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量以助于判断病情。引流初期,引流量较多,每日可达~0ml,后期逐渐减少,如引流量突然减少或引流液由*色变为无色时,应警惕引流管堵塞或是否置入胰管,应调整体位,保证引流通畅。定期更换引流袋。
遵医嘱用0.9%生理盐水ml加庆大霉素16万单位,每次20ml缓慢冲洗,每日2次。预防胆道内沉渣堵塞鼻胆管,并可控制胆道感染的发展,冲洗时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压力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如胆汁澄清,每日引流量在~ml以上,无感染征象者可暂时不必冲洗。
出院指导M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戒烟酒。对有胆道疾病史的病人,应积极治疗。遵医嘱按时服药。告知患者及家属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及长期性,饮食规律,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食油炸、高脂肪食物,忌暴饮暴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