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作为“癌中之王”,全球总体发病率逐年上升,死亡例数逐年上升。预计年将成为恶性肿瘤的第二大杀手。尽管当前胰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有待提高,但其诊治水平却日益提升。在外科领域,随着新理念和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胰腺癌的治疗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如腹腔镜微创手术的使用。本期《中国医学论坛报》“胰道中国”栏目特邀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微创胰胃外科学”创始人——医院牟一平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全面总结腹腔镜胰腺癌手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并分享医院胃肠胰肿瘤MDT团队在胰腺癌多学科合作诊治方面的宝贵经验与新理念。
牟一平教授是全球十六位之一、全国唯一制定“国际胰腺微创手术指南(IG-MIPR)”的核心专家,并致力于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医师学者,打造MDT团队的标杆。据悉,近日,牟一平教授及其团队于发表于《中华外科杂志》的论文《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单中心例临床经验总结》和发表于《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的论文《EasyFirst策略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可能切除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双双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即获得F证书。
金巍巍博士(左)、牟一平教授(中)、夏涛博士(右)
牟一平教授
博士生导师,美国外科学院FACS
医院外科主任,胃肠胰外科主任
浙江省胃肠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浙江省卫生领*人才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胰腺癌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微创诊治学组组长
国际胰腺微创手术指南(IG-MIPR)核心专家
Q1、胰腺癌是名副其实的“癌中之王”,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不足10%。请您解析一下造成胰腺癌患者预后不佳的原因有哪些?牟一平教授:胰腺癌预后不佳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恶性化程度和异质性很高。其次是其解剖位置深,周围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难度高。
此外,胰腺癌发病症状与胃溃疡、胆囊炎等常见病相似,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从而耽误患者治疗。在临床中,胰腺癌对辅助检查要求较高,例如,常规CT检查层厚是10mm,但发展早期胰腺癌的CT检查要求层厚最好1~2mm。所以推荐有症状的患者应该去专科做相应特殊要求的检查。另一方面,需提高对癌前病变的认识,尤其是像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如在恶变之前及时手术,预后好,适合微创手术,要引起高度重视。
Q2、您作为国内胰腺微创手术的引领者,率先开展系列腹腔镜胰腺手术。首先想请您介绍一下我国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发展现状。您认为机器人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将如何实现融合发展?牟一平教授:我国腹腔镜手术较国外相比,虽然起始时间较晚,但近几年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可以说是“后来者居上”,手术的数量暴发性增长,不少中心的质量居国际先进水平。当然,这与国内患者多,近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有关,也与我国的医疗体制有关。如国外一个主刀医生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一年只能做50~60例,国内可能达~例。此外,中国人善于改良,在手术方式创新上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但是快速发展也带来一些问题,表现为我们重视手术数量,但对数据的分析和质量改进重视不足;我们热衷于创新,却忽视培训及操作的规范性。此外,随访及远期效果的数据不足,也值得重视。
机器人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是微创外科的主要手段,两者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从设备本身的特点看,上述两种技术手段各具优势。腹腔镜普及率高,清晰度强,操作技术成熟。机器人手术的最大特点在于,主刀医生自己可操作4个机器臂进行手术,自主性强,对助手依赖度小,相对于腹腔镜手术需要主刀、助手和扶镜手3名医生密切配合,优势明显。但其设备昂贵、费用高,仅在少数医学中心配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机器人手术刚开始推广应用。根据个人的切身体会,对于这两种新技术,我认为应该抱以“拥抱”的态度,让二者各自发挥所长的基础上,融合发展。但值得强调的是,对于这些新技术,外科医生在术前谈话时,应做到客观公正的介绍,保证患者知情同意,并尊重其选择。任何治疗应以患者的病情需要为出发点,在制定手术方案时,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交流经验,采纳他们的意见,使其最大获益。
Q3、您认为我国胰腺微创外科未来具有哪些极具前景的发展方向,面临的挑战又包括哪些?牟一平教授:微创胰腺外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定位于如何将手术做得更好、更微创。具体来说,对于良性病变的患者,我们应秉承精准外科的理念,尽可能实施保留胰腺功能的术式,使得患者保留更多的器官功能。对于恶性病变的患者,治疗的目标是确保患者安全地活下来,再活得长、活得好。因此,从手术的技术和策略来看,我们应按传统开放手术的No-touch或EnBloc等要求来实施腹腔镜胰腺手术。也就是说,首先按照传统开放手术的要求去做腹腔镜胰腺手术。
不容忽视的是,在胰腺癌的微创外科领域仍存在着较大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如何最恰当地运用新技术,即针对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制定规范的诊治流程,对良性病变实施功能保留术式,获得内在微创,恶性病变者获得根治,保证远期疗效;第二,如何规范推广治疗以达到同质化服务的要求;第三,“新生代”年轻医生的培养,即在微创成为常规术式的时代,如何培养几乎没有开放手术经验的年轻医生,值得重视和深思。
近年来肿瘤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特别是新辅助化疗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