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最新版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年,沈阳)》(指南)颁布,指南从急性胰腺炎(AP)的病因和分类入手,针对AP诊断和治疗中的多个重要环节提出30条陈述意见,充分体现了证据等级和专家共识水平,对今后AP的临床诊治提供了积极建议。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召开期间,“消化界”特邀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学组组长、医院郭晓钟教授对该指南进行解读。
消化界: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年,沈阳)》较以往指南在分类、诊断和治疗方面有哪些变化?
郭晓钟教授: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年,沈阳)》是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学组40多位专家以及多家单位共同参与完成和制定的。最终,针对AP诊断和治疗中的多个重要环节提出30条陈述意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更新:
(1)疾病分类:按照亚特兰大以及其他学科分类,将原来的轻度、中度和重症AP分类标准改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以及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2)病因分类:以往病因调查显示胆源性及酒精性是AP的主要病因,目前关于AP的病因更强调高脂血症。随着我国居民饮食结构调整,临床发现高脂血症性AP发病率不断增加,有可能会成为AP发病原因第二位,但这仍需要大量研究证据予以证实。高脂血症性AP发病特点和治疗也不同,治疗上更强调降血脂。
(3)早期诊断指标:临床发现AP患者脂肪酶升高要比淀粉酶早约2小时,而且可持续1~2周,其对AP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的判断更具有意义。此外,淀粉酶和脂肪酶下降往往提示患者好转,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症状不改善同时出现上述两者指标下降,则提示患者病情加重或者出现危象。
(4)治疗方面:①静脉补液原则改变,在AP患者治疗早期,静脉补充液体多了或者少了都会给患者预后造成很大影响,因此指南提出“液体的目标导向治疗”的原则,在控制液体量,减少患者脏器功能衰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乳酸林格液作为晶体液可用于液体复苏,不推荐应用羟乙基淀粉作为胶体液应用于液体复苏;②对于胆源性AP治疗,应警惕出现化脓性胆管炎,除了尽早应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指南推荐对于胆源性病因的患者,在病情相对稳定后,住院期间就及早将胆囊切除,而不是以往的择期手术切除。
(5)细化抗生素使用原则:指南依然强调对于AP患者不能预防性地应用抗生素,如果要用,需要做穿刺物、引流或细菌培养,获得证据后使用,同时指南对于抗生素的应用适应证以及抗生素减量原则等均有详细说明。
(6)对于中药治疗并发症以及止痛方面略有更新。
消化界:
AP的诊疗一直考验临床多学科合作能力,本版指南有哪些具体体现?
郭晓钟教授:
AP诊治实践过程中需要多个学科配合,如果患者病情较重,需要感染科、消化外科、放射科、检验科以及中医科等相关学科共同完成诊断与治疗。本指南的制定过程也体现了多学科的合作,参与指南制定的专家来自消化内科、外科,内镜、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等,以期吸纳多学科对于AP诊疗的经验。
消化界:
在诊疗AP时,如何做到更加的规范化?
郭晓钟教授:
我们制定指南的目的是为了让医生根据指南推荐更好地开展临床实践;另一方面,我们通过线上线下宣讲的形式,将临床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不断向基层推广,从而形成规范化AP治疗方案;同时,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从而完善指南,让大家受益。
消化界: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近期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
郭晓钟教授:
近几年胰腺学组全体成员积极参加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年会,每年关于胰腺疾病的专题会场都吸引很多代表学习,充分体现了医务人员对胰腺疾病的重视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