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源性胰腺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OC档案室丨实践出真知,PFS长达26个
TUhjnbcbe - 2021/2/15 2:13:00
白癜风的最好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tslf/

01

病例介绍

01

患者就诊情况

02

患者基线特征

03

患者BRCA状态

04

实验室检测(.1.13)

05

影像学检查

02

患者首次治疗

1.手术介绍

年7月10日本院行:“卵巢癌根治术(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卷地毯式盆底腹膜切除+大网膜切除+阑尾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减瘤术)+肠粘连松解+肠修补术。”术中探查见:淡*色腹水约ml,肝脾表面、膈肌表面、小肠表面、肠系膜表面、大网膜表面光。阑尾表面见数个0.3cm小结节。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子宫正常大小,左附件区实性肿约8cm,肿瘤与乙状结肠系膜致密粘连,部分浸润乙状结肠浆肌层。右侧卵巢、输卵管外观正常。双侧子宫骶韧带受侵犯,左侧骶韧带结节约1.5cm。子宫直肠窝、直肠下段浆膜面、直肠侧窝、膀胱返折腹膜、盆底侧腹膜散在小结节0.2-0.8cm。

2.术后病理

1.(左)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高级别,瘤体7*4*3.5cm),累犯左输卵管伞端、宫颈后壁外膜外纤维、脂肪组织,转移至阑尾浆膜至浅肌层、(左侧盆腔腹膜、膀胱返折腹膜、左侧骶韧带、左直肠旁、右侧阔韧带前叶)纤维、脂肪组织及1/24只淋巴结。2.宫颈粘膜慢性炎伴鳞化,局部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III级),累及腺体3.萎缩性子宫内膜4.子宫内膜下及肌壁间平滑肌瘤5.右输卵管及卵巢组织6.(大网膜、右结肠旁沟)纤维、脂肪组织7.阴道壁粘膜慢性炎伴局灶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3.诊断及分期

卵巢癌IIIC期(高级别浆液性癌)

4.初始术后治疗

.7.20-.10.15TC方案(紫杉醇+卡铂)化疗6周期

5.化疗期间血小板

6.治疗结果

(1)CA:(一周期化疗后CA降至正常)

(2)影像学(.11.9CT:上腹部平扫+增强;盆腔平扫+增强)卵巢癌术后复查:子宫影术后缺如,阴道残端未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影,双侧髂血管见囊性密度影,无强化。膀胱及直肠未见明显异常,盆腔未见积液影。肝脏形态如常、包膜光滑,肝实质密度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增强后未见异常对比增强影。肝内胆管无扩张。肝门结构清晰。胆囊大小密度正常;脾脏大小及密度无殊;胰腺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双侧肾上腺形态正常,未见明显占位灶。影响诊断:卵巢癌术后改变,双侧髂血管旁淋巴管囊肿,肝、胰、脾及腹膜后未见明显占位。

7.患者是否缓解,有无接受维持治疗,方案是?

定期复查,病情变化随诊。

03

患者复发及治疗

1.患者复发情况介绍

.8.28血CA:.20U/ml(距离最后一次化疗结束22个月).9.4PET-CT:1、卵巢癌术后,阴道残端未见异常密度影及异常高代谢;肝被膜弥漫增厚,FDG代谢增高,转移考虑;左侧盆壁内侧、骶右前方、盆腔前腹壁下方软组织结节,FDG代谢增高,转移灶考虑;左下腹部肠系膜条状、片状增厚、直肠前腹膜增厚,FDG代谢异常增高,转移考虑;2、右侧心膈角、右侧髂血管旁高代谢淋巴结,考虑淋巴结转移;3.右侧基底节区局灶性密度影,未见异常高代谢,考虑陈旧性梗死灶;4.双肺斜裂旁微结节,均未见异常高代谢,考虑良性;5.纵隔内气管前腔静脉后小淋巴结,内见点状钙化灶,未见异常高代谢,考虑炎性淋巴结;6.右侧上额窦炎;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右肺下叶纤维灶;副脾;左侧盆璧囊肿。

2.手术介绍

年9月8日行:卵巢癌再次减瘤术+部分直肠、乙状结肠切除、端端吻合+肠粘连松解+肠修补+膈肌肿瘤切除+膈肌修补+膀胱修补+双侧输尿管支架置入+髂静脉修补+回肠末端造口术

术中探查见:

腹水:有,ML,血性;细胞学检查:无

原发灶描述:卵巢大小:左已切除,右已切除

输卵管受侵:左已切除,右已切除;子宫受侵:已切除;盆腔其它受侵:有

盆腔转移灶描述:子宫双附件大网膜缺如,双侧盆清术后改变。回肠部分粘连于右侧盆底肿块表面。盆底片块状肿瘤,浸润膀胱,直肠窝、下段乙状结肠浆肌层。肿瘤延伸并填塞左侧闭孔窝,包绕左侧输尿管下段。右侧髂外血管表面肿瘤约4cm,浸润右侧髂静脉表面。乙状结肠段与左侧髂血管致密粘连。

腹腔转移灶描述:

大网膜缺如。右侧膈面与肝表面粘连,内见广泛片块状肿瘤,部分浸润膈肌,片块状肿瘤延伸至肝肾隐窝表面。脾窝、小肠管表面、小肠系膜表面未见肿瘤。

盆腔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肝、脾实质及其它:无实质转移

3.术后病理

卵巢癌术后化疗后:(乙状结肠+直肠)肠外膜外至深肌层、(膈肌表面、盆底、小肠表面、小肠系膜表面、肝圆韧带、肝肾隐窝、盆底腹膜膀胱反折腹膜、腹壁腹膜结节、左侧结肠旁沟、右髂血管)纤维、脂肪组织及(肠周)3/15只淋巴结内见转移或浸润性低分化癌。

4.复发术后治疗

5.9.26-.1.12TC方案(紫杉醇+卡铂)化疗6周期

5.化疗期间血小板

6.治疗结果

(2)影像学(.1.22CT:上腹部平扫+增强;盆腔平扫+增强)

卵巢癌术后复查:子宫影术后缺如,阴道残端未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影,双侧髂血管未见异常密度影,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膀胱及直肠未见明显异常,盆腔未见积液影。肝脏形态如常、包膜光滑,肝实质密度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增强后未见异常对比增强影。肝内胆管无扩张。肝门结构清晰。胆囊大小密度正常;脾脏大小及密度无殊;胰腺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双侧肾上腺形态正常,未见明显占位灶。影像诊断:卵巢癌术后改变,盆腔未见明显占位。2.上腹部未见明显占位。

7.患者是否缓解,有无接受维持治疗,方案是?

(1).1.29入组临床研究接受口服尼拉帕利mgQD治疗,患者基础体重57.5kg,血小板*/L

(2)服用尼拉帕利期间血小板

(3)服用尼拉帕利期间血红蛋白

(4)服用尼拉帕利期间中性粒细胞

(5)服用尼拉帕利期间CA

(6)服用尼拉帕利期间影像学

.1.22CT:盆腔平扫+增强,上腹部平扫+增强

卵巢癌术后复查:子宫影术后缺如,阴道残端未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影,双侧髂血管未见异常密度影,增强后未见异常强化。膀胱及直肠未见明显异常,盆腔未见积液影。肠管吻合口未见增厚。肝脏形态如常、包膜光滑,肝实质密度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增强后未见异常对比增强影。肝内胆管无扩张。胆囊大小密度正常;脾脏大小及密度无殊;胰腺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双侧肾上腺形态正常,未见明显占位灶。诊断结果:1.卵巢癌术后改变,盆腔未见明显占位。2.上腹部CT扫描未见名明显占位。

04

专家点评

卵巢癌发病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三位,死亡率居首位,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50%-70%的晚期患者疾病持续或者复发。

01

本例患者初次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期为22个月,复发治疗后使用尼拉帕利维持治疗时间长达26个月,目前患者随访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再次证明了尼拉帕利在BRCA野生型人群中卓越的疗效。

02

本例患者生物标志物检测的结果为BRCA野生型,而此类卵巢癌患者在卵巢癌总人群中占比75%,预后较差,是卵巢癌治疗中的一大难点。但尼拉帕利的多项临床试验已经证实,无论一线维持还是二线维持,尼拉帕利对于所有类型的卵巢癌患者,均能显著延长PFS,包括BRCA野生型。NOVA试验结果显示,对于BRCA野生型HRD阳性的患者,尼拉帕利治疗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9.3个月,安慰剂为3.7个月,治疗组使疾病进展风险下降62%。本例患者目前维持治疗使用达26个月,至今还在使用中。卓越的疗效也再次验证了NOVA研究的结果,同时也基于尼拉帕利优异的药理学特性。临床前研究发现BRCA野生型卵巢癌对高浓度PARP抑制剂更敏感,尼拉帕利具有高达73%的生物利用度、(±)表面分布容积、36h的人体半衰期和独特的羧酸酯酶代谢途径,保证了其在靶组织的浓度及靶点作用。

03

本例患者在使用尼拉帕利维持治疗期间,副反应轻度,安全且可控,患者生活质量及状态良好。

04

在维持治疗的安全性方面,本例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尼拉帕利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常出现在第一个月且为一过性,中位至3-4级血小板下降发生事件为23天,中位至由于3-4级血小板下降而剂量中断和/或剂量降低所至血小板下降缓解时间为10天。本例患者基本符合上述规律,治疗后第二个月经剂量调整后再次用药血小板上升恢复正常,且并未影响疗效。本病例也证实了尼拉帕利的不良反应是安全可控的。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OC-YOUNG专栏OC档案室栏目即可
1
查看完整版本: OC档案室丨实践出真知,PFS长达2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