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化EUS新理念——医院消化内科执行主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候任主委金震东教授。
EUS越来越普及,EUS诊断与新型超声技术结合越来越紧密,EUS治疗项目越来越多;可预见未来依赖于EUS的“跨界手术”会不断涌现,部分消化道疾病,尤其是消化道肿瘤的诊治模式将因EUS的介入发生改变。
1、胰腺病变良恶性鉴别单纯靠影像学鉴别特异性差,EUS-FNA是胰腺实性病灶病理诊断的首选方法,诊断准确性高(敏感性:85-89%;特异性:96-99%;明确公认以下情况推荐EUS-FNA:1.影像学不能确诊而临床怀疑胰腺癌首选EUS-FNA,2.无手术指征,EUS发现可疑转移灶,EUS-FNA辅助分期诊断,3.无手术指征,姑息性放化疗前,4.术前评估后不能直接手术,新辅助放化疗前。
2、胰腺囊性肿瘤:1、肿瘤性(60%):IPMN,MCN,SCN,SPT,实性肿瘤囊性变。2、非瘤性(40%):先天性囊肿,潴留性,淋巴上皮囊肿,表皮样囊肿,假性囊肿等。鉴别诊断至关重要(避免良性病变过度治疗,潜在恶性积极干预)。CT诊断敏感性不足70%,MRI可以更好显示胰管交通关系,比CT诊断效率高;EUS显示病灶形态特征,胰管交通关系,诊断率略提高;EUS-FNA吸取囊液生化细胞学检测提高诊断率。
3、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慢性胰腺炎一种特殊类型,(分I型和II型,亚洲主要I型),病理诊断主要依靠切割针穿刺活检或手术术后病理。EUS-FNA诊断敏感性低,特异性高,主要排除恶性;局灶性病灶,必须进行EUS-FNAB排除恶性肿瘤;难以确定良恶性,建议EUS-FNAB;尽可能多获得较多组织病理诊断,EUS-FNA主要19G穿刺针。
4、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神经内分泌肿瘤占胰腺肿瘤2-3%,异质性高,病理诊断是核心,准确的病理诊断临床诊治意义重大。术前诊断包括定性诊断和定位诊断。定性诊断即明确病变的性质,常用手段为穿刺活检,但对于可切除胰腺肿瘤,不要求术前一定取得病理。
5、消化道黏膜下占位(SMT):以下SMT推荐EUS-FNA/B:1)高度怀疑胃肠间质瘤GIST,且无法手术切除,拟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2)既往有恶性SMT或其它恶性肿瘤病史,不能排除转移灶;3)EUS检查、临床症状或生化检查结果高度怀疑淋巴瘤、神经内分泌肿瘤或外压性肿瘤且暂不考虑直接切除者;4)日本指南:临床治疗需要病理:如边界可切除性GIST术前需新辅助治疗;6)研究证实,EUS-FNB优于FNA对于消化道GIST诊断。
6、纵隔实性病变:EUS-FNA很好的准确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纵隔镜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纵隔囊性病变:不建议EUS-FNA;(1)可能引起严重感染,抗生素预防难以避免;(2)穿刺结果对治疗意义不大。
7、来源不明淋巴结:EUS-FNA对淋巴结诊断的准确性极高,治疗方案制定依赖于病理学诊断,其它常规手段难以取材,推EUS-FNA。淋巴结EUS表现:大小、形状、边界清晰,回声均匀都不能推测淋巴结性质;EUS-FNA安全诊断率高,对于来源不明淋巴结治疗有重要意义。
7、肝脏实性占位:EUS-FNA安全有效,通常对治疗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若肝脏病灶的位置可以EUS-FNA,以下推荐:(1)经皮穿刺无法取材或穿刺结果不理想,(2)肝脏病变由EUS首次发现,可直接行EUS-FNA。因为可以用22G的针穿肝脏,经皮不能实现,所以肝穿诊疗肝胆疾病可能是EUS未来增长的方向。
8、胆管癌:肝外胆管癌起病比较隐匿,早期诊断困难;EUS-FNA对胆管癌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尤其其它影像学未发现肿块而ERCP胆管刷检阴性时;EUS发现胆管肿块,EUS-FNA诊断的总体敏感性可达80%;EUS-FNA对胆管癌的诊断优于ERCP细胞刷检;需警惕术后胆管炎(尤其近端胆管),若合并胆管梗阻应及时ERCP引流减压。
9、EUS引导下经胃经肝内胆管造瘘术。
10、EUS引导下经胃穿刺肝内胆管行汇合法示意图。
11、EUS引导的经十二指肠肝外胆管造瘘术。
12、EUS引导下胃空肠吻合术。
13、EUS引导的门静脉压力梯度(EUS-PPG)测试和传统的经肝静脉压力梯度测试相比(HVPG),在测压的准确率和操作时间方面均没有明显的差别;EUS-PPG可作为HVPG的替代或补充。
二、胰瘘的内镜治疗——南京大医院副院长邹晓平教授。
1、胰瘘的病因和分类:胰腺手术、慢性胰腺炎、急性重症胰腺炎、胰腺外伤,假性胰腺囊肿其实就是胰瘘导致的。
2、胰瘘诊断:诱因,引流液淀粉酶升高,CT判断胰瘘部位、性质、胰腺实质病变,ERCP检查瘘口、胰管、周围脏器关系。胰腺外瘘通常不难诊断,胰腺CT扫描是诊断胰内瘘合并积液、坏死的最佳方法,ERCP则更适于诊断同时进行内镜治疗。
3、胰瘘的治疗方法:采用支持治疗,约80%的外瘘和50%-65%的内瘘在4-6周内闭合;内镜下治疗胰瘘的成功率为85%-%;若有经皮引流,大多数术后胰瘘可在3-6周内愈合;其他治疗均失败的胰瘘患者进行外科手术的成功率约为90%,相关死亡率为6-9%。
4、胰瘘处理策略:1)多学科协作,如果经乳头支架能跨越管破坏处,治疗内瘘有较高的成功率;对于胰管离断的患者,ERCP的作用是有限的。2)疑诊胰管破坏患者进行内镜治疗的适应症:保守治疗后仍有胰腺积液的增多(假性囊肿、胰性腹水或高淀粉酶胸腔积液),有症状的液体积聚(持续腹痛、发热),复发性疼痛或胰腺炎的无法恢复进食的患者,胰头水肿或假性囊肿压迫引起的*疸或胆管炎,持续外瘘。3)疑诊胰管破坏患者进行内镜治疗的禁忌症:病情不平稳,无法耐受内镜干预,明确的胰管完全断裂。
5、内镜下引流的途径:经胃肠壁EUS引导下穿刺引流,经乳头ERCP途径引流。
6、内镜下引流的方式:单纯塑料支架引流、塑料支架联合鼻囊肿引流、金属支架引流、金属支架联合鼻囊肿管引流、EUS穿刺引流联合ERCP引流。
7、胰瘘的EUS途径治疗:经胃肠壁EUS引导下穿刺引流:安全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支架植入时间应大于6周,小于2周内拔出复发率高(30.4%);胰管离断复发率高(可长期植入支架);是否联合经乳头引流无明确定论(部分胰管断裂可联合)。
9、胰瘘经乳头ERCP途径治疗(支架或鼻胰管):囊肿与主胰管相通;囊肿小于6cm、部分胰管破坏、支架跨越破坏胰管是成功引流的关键;囊肿大于6cm或有坏死组织会增加感染机会(使用鼻胰管效果好);支架植入4-6周会引起胰管类似慢性胰腺炎的改变(尤其对于急性胰腺炎和正常胰管)。
10、胰管离断综合征的内镜治疗:胰腺整个体部实质坏死,上游的胰尾部胰液无法引流入十二指肠。
11、胰性腹水和胸腔积液:1)保守治疗(成功率约50%):肠道休息、全肠外营养治疗、空肠营养、利尿剂、胸腹穿放腹水和奥曲肽治疗数周或数月(避免手术治疗)。2)手术治疗(多处断裂、合并下游狭窄):胰腺剖分切除、Roux-en-Y囊肿空肠/胃造瘘手术(围手术死亡率8-15%,复发率为15-20%)。3)内镜治疗:经乳头支架跨越破坏胰管、胰管破坏部分是成功引流的关键;联合放腹水,6周左右治疗成功率约90%。
中华消化内镜学会顾问:夏玉亭教授点评:胰瘘的微创治疗进展到今天不容易,邹教授讲得非常全面,非常好,展示了我国当前先进的胰瘘微创,超微内镜治疗水平,需要有非常深厚的ERCP等内镜操作功底才能实现上述技术。
三、从“Stepup”到“Stepjump”坏死感染性胰腺炎(INP)“跨阶梯”治疗——南医大附属一院胰腺中心苗毅教授。
过去30年INP治疗的经验:延期干预(4周);尽可能避免大切口,大范围解剖性清创;微创化清创技术成为主流: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后期微创入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MARPN)、腹膜后小切口,内镜经口经胃;清创技术水平提高,大中心专业化趋势。
INP微创化干预的“盗墓者”手法:临床资料+影像学;合适的时机(4周后),寻找微创入路,进入脓腔;沿脓腔进入各腔隙;清除坏死组织和脓液;引流造瘘。
如果没有MDT干预,部分INP患者注定难逃一死,只有专业MDT团队可能将其从“程序”死亡名单中剔除。
四、Spyglass结合共聚焦激光内镜(CLE)在胆胰疾病中的应用——北医院内镜中心主任王林恒教授。
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实时组织显微成像,放大0倍,晃1mm等于晃动1m;光学活检,需要用荧光剂:荧光色素钠、盐酸丫啶*。
操作过程:术前过敏试验,避光;插管成功(SPY到达位置后)静脉推注荧光剂;十几秒显像,1分钟后清晰,持续半小时以上;探头要稳定。
nCLE检查能使医生增强对胰腺囊肿诊疗的信心,改善对性质不明囊肿的鉴别效率,当细胞学无法确认时,nCLE对EUS的印象进行确认;减少重复EUS-FNA和不必要的手术,减轻患者的焦虑。
不明原因胆管狭窄的患者,79%在进行多种影像检查后仍不能明确诊断,导致无法排除组织学的确认;ERCP对狭窄提供可行的印象,但仍需病理学确认,ERCP组织取样诊断敏感性仅18-60%;超过60%的患者一次ERCP后组织学性质仍不明确,需要反复进行ERCP,带来胰腺炎等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和不必要的费用。PCLE能减少胆胰管狭窄的不确定性,如果组织取样结果不确实,可保留ERCP时的良恶性印象诊断。
五、EUS在消化道粘膜下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作用(线上)——浙江大医院副院长许国强教授。
通常将起源于胃肠道上皮层以下的病变称为胃粘膜下病变(Submucosallesion,SML),胃肠道粘膜下病变包括胃肠道粘膜下肿瘤(Submucosaltumor,SMT)和其他非肿瘤性病变。胃肠道粘膜下肿瘤是指来自胃肠壁非上皮性间叶组织的一类肿瘤,包括胃肠间质瘤、平滑肌源性肿瘤、脂肪瘤、神经源性肿瘤、纤维瘤、血管瘤、类癌、转移癌等;而非肿瘤性病变则主要指胃肠壁异位胰腺、胃肠壁静脉曲张、囊肿、脓肿和子宫内膜异位等。在常规胃肠镜下SMLs表现为胃肠道黏膜下隆起,表面粘膜结构完整无缺,常规浅表活检通常不能对这类疾病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EUS的临床应用大大提高了对胃肠道SMLs的诊断和鉴别水平,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这类疾病认识。
內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内镜:观察消化道黏膜表面的病变形态,通过活检明确病变性质。超声:获得胃肠道病变起源层次、浸润深度、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和邻近组织结构的影像信息。内镜超声:双重功能,取长补短,提高诊断和鉴别水平。
EUS诊断和鉴别的要点:部位、内镜表像、回声结构、层次起源、边界、其他(病史、血检、淋巴结等)。内镜表像:表面结构正常;表面充血、溃疡;表面脐凹、开口;形状、活动度;色泽、透明状;搏动、质地。回声、结构:无、低、中、高、强回声;均匀、欠均匀、不均匀;钙化斑、灶;坏死、液化灶;管状结构、囊腔样结构;声衰;增强效应;血供、血管分布及形态;异物等。
EUS对GI粘膜下病变的诊治价值:对病变的显示率达%;正确区分真、假性黏膜下病变;鉴别液性、实质性病变;正确判断血管源性病变或管道状结构;明确病变的大小,层次起源、浸润深度和范围边界;根据病灶的影像学表现多可做出初步的诊断;结合EUS造影增强(EUS-CE)、EUS弹性成像(EUS-EG)等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但不能替代病理学检查,必要时应进行EUS-FNA;是目前诊断和鉴别该类疾病的最佳方法;对SML的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复查和随访该类疾病的最佳方法。
六、手术演示:
病例1:病例:患者男,77岁,因“上腹部不适半月余,加重一周”入院。全腹CT平扫+增强:胰腺头部占位,浆液性囊腺瘤可能。上腹部MRI+MRCP:胰头见多房囊状异常信号,IPMN?超声内镜:胰腺囊腺瘤(IMPN不除外)。诊断:胰头占位:IPMN?拟行手术:EUS-FNA。
术者:南医大二附院徐矿总院消化内科主任朱苏敏教授。14:32分,这例是胰头多囊性病变,靠近镜身是无回声病变,有多个小间隔,有管样结构,有管样出口。比较难鉴别是胰腺头部的多囊病变,最好能拿到病理组织,有乳头样结构在里面,注意肿瘤侵袭,注意IPMN。
病例2:患者女,54岁,因“上腹部疼痛不适一月余”入院。胸+全腹CT增强:纵隔内、左侧肺门、腹腔内、腹膜后多发增大淋巴结,淋巴瘤?建议穿刺检查双侧髂血管旁多发增大淋巴结,双侧输尿管下段部分受累。骨髓细胞检查示:骨髓象未见明显异常。左侧腹股沟淋巴结穿刺病理:淋巴组织呈反应性增生样改变。诊断:胸腹腔淋巴结肿大,淋巴瘤?拟行手术:EUS-FNA。
术者:医院消化内科执行主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候任主委金震东教授。17:09刚才完成了纵隔淋巴结超声内镜穿刺。
子敬(医院潘新智)-11-28至-12-22理整,此次会议让子敬印象深刻的是画红线部分。感谢金震东教授、王林恒教授、朱苏敏教授协助审稿,语音摘录内容不全,谨供各位老师参考,语音摘录内容可能存在不正确的地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声明:以上是子敬(医院潘新智)个人的学习笔记,图片源自授课老师ppt及会场拍摄,如有错记、漏记、记录不完整等情况,纯属于本人问题,与授课及手术演示老师无关。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