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源性胰腺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患者排到6月的这项手术,国内为何如此小众
TUhjnbcbe - 2021/5/29 23:33:00
*本文所涉及专业部分,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设备昂贵,收费便宜,医院能承担。在消化科,有一种叫胰管结石的疾病时常困扰着医生。虽然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正常人群发病率不超过1%,但它不易被早期发现,治疗起来也很棘手。胰管结石位于胰腺导管内,是慢性胰腺炎常见并发症之一,常引起较为严重的后果,如顽固性腹痛、腹泻等症状,甚至诱发胰腺癌。患者即使接受手术,也存在复发难题。目前,国内治疗胰管结石的体外碎石技术虽有革新,但仍未广泛普及。“胰腺组织很脆,外科手术不好缝”近年来国内患有胰管结石的患者逐渐增多。长期饮酒、吸烟、胆道系统疾病、遗传免疫因素等都是胰管结石的致病因。当胰腺结石形成,胰腺分泌物流出受阻,胰管内压力升高,患者们便会感到腹痛难忍。一些结石数量少、胰管扩张小于5mm的轻症患者往往会选择服用药物等保守治疗,但由于无法去除原发病灶,疾病往往会再次发作。胰管结石的治疗方法较多,日本推荐内镜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国内则以手术为主,常用方式包括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吻合术等。医院消化内科的杨建锋医生和胰管结石打交道多年。他告诉“医学界”,胰腺手术到目前为止还是风险最大、难度最高、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手术之一。“胰腺组织很脆,不容易缝合,胰腺组织切断后有一个断端,胰管开口很小,分支数量多,如果某个分支没有抓住,就会导致胰漏。胰腺内的消化液漏出后,会腐蚀自身组织,导致腹腔感染、坏死等并发症,死亡率很高。所以肝胆胰外科医生做这类手术也是慎之又慎。”杨建锋说。年发表于《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的回顾性研究显示,相较于其他治疗手段,手术后患者的症状缓解率最高(98.5%),复发率最低(1.5%),但手术并发症发病率最高,早期高达13.3%。体外碎石术引进,面临普及难题近年来,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胰管结石开始广泛应用,具有创伤小、花费低等优势。杨建锋介绍,ERCP是个精细活。医生用十二指肠镜将纤细的造影导管经不断蠕动的十二指肠乳头(胆胰管开口处)插入胰管。慢性胰腺炎患者胰管狭窄较严重,医生需要将导丝越过狭窄段,并用扩张探条或扩张球囊将狭窄扩开,很考验基本功。而胰管结石像钟乳石一样嵌在胰管壁上,拉不掉,只能放支架避免堵塞,缓解症状。这导致患者需要经常做ERCP,频率约3~6个月一次。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结合外科手术取石干净、ERCP创伤小的优点?年,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下简称体外碎石术)横空出世,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思路。这项技术最先用于治疗肾结石患者,随后也拓展至胆结石和胰腺结石患者。但直至年,该技术医院消化内科引进。紧接着年,杨建锋所在的医院也购买了相应设备。杨建锋称,患者麻醉后,通过X光锁定胰管结石位置,使用机器将较高能量和压力的冲击波指向结石。当冲击波经过胰腺不同密度的组织和结石时,会在表面形成一种拉力,可以将结石震小、震碎,让结石变成游离状,用网一捞便可以清理干净。该项技术极大提高了内镜下取石的效果。杨建锋还记得一位来自青海的患者,初期多次进行ERCP治疗,换支架无果;后来又接受胰腺空肠吻合术,依然复发。最后患者接受了体外碎石术,之后再没有复发过。杨建锋所在的科室也是胆胰疾病内镜诊治中心,每年进行ERCP诊治例次,在全国排名前列。科室目前有3位专职碎石医生,每天进行胆胰管结石碎石6-8例。上述研究指出,在明确适应证的情况下,使用体外碎石术治疗胰管结石会取得不错的效果,相对安全有效,但在治疗过程中仍需考虑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血性假性动脉瘤等。目前国内医院为数不多。医院、医院外,医院、浙江大学医院、医院也相继开展。医院手术量最多,患者预约已排至今年6月。杨建锋认为,体外碎石术在国内未能普及并非操作技术门槛高,而是因为设备昂贵,而治疗收费便宜,一次约几百元。因此只有大的胆胰治疗中心才会购置相应设备,开展相关治疗。参考资料:1.胰腺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
1
查看完整版本: 患者排到6月的这项手术,国内为何如此小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