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源性胰腺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胰腺远端切除术后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预
TUhjnbcbe - 2021/6/8 19:07:00

前言

“国际肝病-肝脏血管病专栏”医院消化内科祁兴顺医生应《国际肝病》编辑部邀请联合发起的学术专栏,定期收集整理肝脏血管病领域的研究进展,每两周(周三)挑选一篇重要文献进行精读讨论,希望能帮助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启迪临床科研思维、学以致用。

文章简述

胰腺远端切除术(DP)是治疗各种胰腺肿瘤的标准方法,但术后并发症发病率高(RiallTS,etal.Surgery.;:–40;MahmoudiE,etal.JHandSurgAm.;42(96–):e)。近年来,DP术后死亡率已降至0-6%,但并发症的发病率仍高达10%-46%(HarrisLJ,etal.JGastrointestSurg.;14:–;YoshiokaR,etal.WorldJSurg.;34:–5;SledzianowskiJF,etal.Surgery.;:–5)。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包括胰瘘、腹腔脓肿、动脉出血和胃排空延迟。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也是DP术后并发症。根据血栓的位置和程度,门静脉血栓可导致严重不良结局(KamathAS,etal.JGastrointestSurg.;18:–61),而脾静脉血栓常无症状。因此,临床上,DP术后脾静脉血栓很少导致显著的临床症状(HeiderTR,etal.AnnSurg.;:–80)。然而,DP术后脾静脉血栓形成至关重要,因为门静脉血栓可能是脾静脉血栓蔓延所致的,也可能是脾静脉血栓本身形成的栓塞物质所致。既往研究报道的DP术后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各不相同,在2.8%到48%之间(AnsariD,etal.WorldJSurg.;37:–84;LeeSE,etal.JKoreanMedSci.;23:–4;KangCM,etal.BrJSurg.;:–9)。因此,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际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尚无定论。

SurgeryToday杂志于年4月28日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胰腺远端切除术后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预测因素分析》的文章,旨在探讨DP术后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际发病率及危险因素。

来医院胃肠外科的Tanaka等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对年至年期间例接受DP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以确定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因素。最终,纳入例患者。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与年龄65岁,良性肿瘤,腹腔镜手术,脾静脉引流肠系膜下静脉(IMV)和胃左静脉(LGV)、仅引流IMV,无脾静脉引流,残留脾静脉(RSV)长度≥26mm,用器械解剖血管,腹腔脓肿显著相关(P值均<0.05)。此外,多因素分析显示RSV长度(OR:9.15,P=0.03)是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RSV长度(OR:37.9,P0.01)、用器械解剖血管(OR:6.49,P=0.03)和腹腔脓肿(OR:23.0,P=0.02)是脾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

RSV长度与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显著相关,建议对此类患者进行影像学随访。

重要研究结果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1.纳入患者的人口统计学

(表源自文献)

(图源自文献)

研究纳入例患者,基线临床病理特征如上表所示。患者确诊时年龄为61.6±14.4岁,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1.8±3.6kg/m2,手术时间为.2±99.7min,失血量为.0±.9mL,术后住院时间为26.5±18.6天。男/女比例为85/79,腹腔镜/开腹手术比例为27/。胰腺癌72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25例,神经内分泌肿瘤22例,黏液囊性肿瘤17例,实性假乳头状肿瘤9例,其他疾病19例。41例(25%)患者发生胰瘘(ISGPFB或C级),19例(12%)发生腹腔脓肿。根据脾静脉的流出道及流入道血管解剖结构分为A、B、C和D型,分别有5、27、7和例。

2.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及治疗

(图源自文献)

DP术后约第4天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增强CT检查并评估并发症。上图显示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例患者中,25例(15%)被诊断为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其中,3/5(60%)例为A型、8/27(30%)例为B型、2/7(29%)例为C型、12/(10%)例为D型。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平均年龄为54.7岁,男/女比例为14/11,平均BMI为22.6kg/m2。25例患者中,22例(88%)为脾静脉血栓,10例(40%)为门静脉血栓,7例(28%)合并脾静脉和门静脉血栓。6例患者为门静脉后支血栓,4例为门静脉前支血栓。只有1例患者的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蔓延至门静脉主干。无患者死于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

随访检查显示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完全开通。25例患者中,12例(48%)接受了抗凝治疗,包括静脉注射肝素后口服抗凝剂半年。此外,抗凝治疗期间未发生出血事件。

3.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

(图源自文献)

RSV长度预测DP术后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的AUC为0.,最佳界值为≥26mm,敏感性为88.0%,特异性为91.2%。手术时间预测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的最佳界值为min(AUC:0.63),出血量为mL(AUC:0.63),住院时间为18天(AUC:0.61)。

4.临床病理特征与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

(表源自文献)

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与年龄65岁(P=0.02),良性肿瘤(P0.01),腹腔镜手术(P0.01),脾静脉A型(P0.01)、B型(P=0.02)和非D型(P0.01),RSV长度≥26mm(P0.01),用器械解剖血管(P0.01)和腹腔脓肿(P0.01)显著相关。

5.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源自文献)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良性肿瘤(OR=0.15,P0.01)、腹腔镜手术(OR=6.00,P0.01)、失血(OR=0.11,P=0.02)、脾静脉A型(OR=12.5,P0.01)和C型(OR=7.40,P=0.01)、RSV长度(OR=19.2,P0.01)、用器械解剖血管(OR=12.5,P0.01)是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显著预测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SV长度(OR=9.15,P=0.03)是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

6.脾静脉血栓形成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源自文献)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OR=3.35,P=0.04)、RSV长度(OR=35.5,P0.01)、用器械解剖血管(OR=4.39,P=0.01)和腹腔脓肿(OR=12.4,P0.01)是脾静脉血栓形成的显著预测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SV长度(OR=37.9,P0.01)、用器械解剖血管(OR=6.49,P=0.03)和腹腔脓肿(OR=23.0,P=0.02)是脾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

总结及展望

本研究显示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是DP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但多无症状。因此,有必要对DP术后患者进行影像学评估,尤其是当RSV长度≥26mm时。此外,血栓蔓延至门静脉主干是致命的,研究者建议对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抗凝治疗。

作者简介

郑可心,医院消化内科,锦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以第一作者(不含共同第一)在SCI期刊发表文章3篇,英文期刊发表病例报道1篇,核心期刊发表指南摘译2篇,参编英文专著1部。SCI期刊CanadianJournalofGastroenterologyandHepatology审稿专家。

“国际肝病-肝脏血管病”专栏发起人及校审:

祁兴顺,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沈阳药科大学及锦州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青年委员。现任AMEMedicalJournal杂志Editor-in-Chief、AdvancesinTherapy杂志AdvisoryEditorialMember、BMCGastroenterology杂志AssociateEditor、CanadianJournalofGastroenterologyandHepatology杂志AcademicEditor。年第十二届辽宁省青年科技奖十大英才。据Scopus统计,H-index为33,总共次引用。

●急性胰腺炎继发内脏静脉血栓,抗凝治疗可行吗?●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可能促进肝硬化门静脉血栓进展●ABO血型对进展期慢性肝病患者门静脉血栓患病率的影响●直接口服抗凝剂治疗非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结局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在看点这里国际肝病

1
查看完整版本: 胰腺远端切除术后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