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手术室,我真以为是一台剖宫产手术,然而……
医院麻醉科张卉颖
来源丨医学界消化频道
患者42岁女性,是一个愉快的家庭主妇,既往体健。听说每天在家跟老公说我肚子好像有点大耶,老公都是机智地回答亲爱的你多胖我都一样爱你。后来因为邻居说你是不是怀孕,并且怀的是哪吒……可能激发了家庭主妇内心深处的自尊心。加上每次吃饱了都有点撑,少量进食后即有饱胀感,主诉“进食后上腹疼痛不适16月余,加重3月余”,于是一摇一晃地来就诊啦——
门诊查了个腹部B超:盆腹腔巨大囊肿,来源待定。所以真的不是胖的啊,也没有怀哪吒~普外科主任术前举办无奖竞猜活动访问大家,大家纷纷表示肠系膜囊肿?卵巢囊肿?不然真是个异形的哪吒?该主妇平时眼明脑快身体棒,除了既往有遗传性高血压病史6年余,控制得不错,其他一切都好。入院后查全腹增强CT:腹、盆腔巨大囊性占位,考虑囊肿;胆囊内高密度,考虑结石可能大。准备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囊肿切除+胆囊切除术”,术前诊断:1、腹腔囊肿;2、胆囊结石;3、高血压。手术之前她的肚子是酱婶儿的:
是的,所有路过该手术间的人都以为这是个剖宫产……并且是双胎……、
手术开始啦,外科医生取腹部正中绕脐切口约30cm,逐层入腹,见:腹腔内巨大囊肿约28*22cm大小,包膜完整,囊壁半透明,可见囊液清亮透明,囊肿右侧游离,左侧与自横结肠下方至左侧卵巢外侧与肠系膜及卵巢相连,胆囊稍大,璧厚,浆膜下见脂肪堆积,可触及囊内结石。余腹腔脏器未见明显异常。考虑腹腔囊肿、胆囊结石伴胆囊炎,遂小心翼翼细致分离腹腔囊肿并切除。
当囊肿终于要拿出来的时候,在场的人简直都好像为奥运健儿喝彩一样莫名其妙地要热泪盈眶——这个仿佛夜明珠一样的巨大囊肿缓缓升起,大家忍不住纷纷开始许愿……术中出血约ml,术后主妇安返病房。
So这个不明来源的囊肿重达9.11公斤,里面都是水~当大家兴高采烈地准备送给病理科看看到底是什么*之时,病理科高冷地表示太重,不收,请把里面的水放掉再送来。于是外科医生像吃小笼包一样开了一个小口口,拿吸引器管路慢慢吸,最后竟然有ml!术中病理:“胆囊”示:慢性胆囊炎,伴胆囊颈部腺肌瘤形成,直径约1cm;胆囊结石。“腹腔囊肿”示:良性囊肿,大小约29*28*16cm,结合临床倾向巨大胰腺源性假性囊肿。
什么是胰腺假性囊肿?
胰腺假性囊肿(PPC)是由于胰腺实质或胰管破裂,使外漏的胰液、坏死组织等积聚于胰腺周围,由于炎性刺激周围组织形成的无上皮细胞内衬的纤维性包囊[1]
,多伴胰腺炎、胰腺外伤病史,可有局部压迫症状。ThiloWelsch等人回顾性研究发现[2],7~15%的急性胰腺炎以及20~25%的慢性胰腺炎易合并出现胰腺假性囊肿。实验室检查中腹部B超可见胰腺囊性占位,CT见胰腺低密度占位,而肿瘤标志物不高[3]。一些胰腺假性囊肿可无明显全身症状,但易伴发囊内出血、囊肿破裂、囊内感染、周围组织压迫症状等并发症[4]。胰腺假性囊肿的预后复发率为10%,ERCP下外引流术及内窥镜内引流术(EUS)相对更易复发。严重的术后出血主要见于胃囊肿吻合术。总之,假性囊肿外科手术疗效快并发症少。像本例患者如此巨大的胰腺假性囊肿甚为少见,亦很难自行吸收,必须外科干预治疗。汪建初等人认为,常规外科干预时机应是囊肿形成时间在6周以上,囊壁厚度需大于1cm,囊肿大小超过6cm,或出现了明显的并发症[5]。
腹腔巨大肿物有哪些鉴别诊断?
1、卵巢良性肿瘤:肿瘤增长缓慢,早期无明显症状,包块明显增大可有伴有腹胀,查体及B超提示盆腔包块。该患者B超提示盆腔巨大囊性包块,有可能是卵巢源性,有待术中及术后病理检查肿物来源以进一步确诊;
2、卵巢恶性肿瘤:早期无症状,有症状时多呈持续性腹痛、腹胀,病情发展快,一般情况差,除查有盆腔包块外,多伴有腹水,可行腹腔穿刺进行腹水检验;
3、肠系膜囊肿:大多为实质性肿物,浆液性囊肿覆有间皮细胞,一般发生在横结肠系膜和乙状结肠系膜,囊肿大小不一,自数厘米到20厘米不等,多为单发性单房囊肿,常有完整的包膜[6]。
看到这里,肥胖的朋友们不禁开始怀疑自己,自己是不是哪也有个囊肿?Maybe切了就能顿时瘦18斤了呢。
参考文献:
[1]金昌国,吴振宇,欧阳才国等.胰腺假性囊肿诊断与治疗分析[J].山东医药,,53(28):36-38.DOI:10./j.issn.2-X..28..
[2]ThiloWelsch,J(o)rgKleeff,IreneEsposito等.Autoimmunepancreatitisassociatedwithalargepancreaticpseudocyst[J].世界胃肠病学杂志(英文版),,12(36):-.
[3]张太平,赵玉沛,杨宁等.胰腺假性囊肿治疗方式的选择与评价[J].中华外科杂志,,43(3):-.DOI:10./j:issn:-..03..
[4]Kim,K.O.,Kim,T.N..Acutepancreaticpseudocyst:Incidence,riskfactors,andclinical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