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癌症已成为疾病死因之首。其中,中国肠癌的发病递增速度是世界平均的两倍。40岁以上是肠癌的集中发病群体,但近十年来正在不断年轻化。在一项调查中发现:有腺瘤息肉的患者最年轻的只有16岁,确诊为肠癌的仅23岁;30—40岁的腺瘤发现率高达22.1%。
胃肠肿瘤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早期无不适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很多时候已经是晚期。千万不要等到出现症状再来体检!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
①结直肠癌高发区的成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中位年龄为45岁左右,故我国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可定为35-40岁。在地区分布上,主要以一线大城市如北上广深为最高,这可能与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缺乏运动相关。②结直肠腺瘤患者:许多研究表明,有腺瘤的结直肠癌粘膜较无腺瘤的正常粘膜癌变的可能性高倍,而结直肠腺瘤患者在初次发现腺瘤摘除后,有30%-50%的患者日后又将发生腺瘤,因此结直肠腺瘤患者在治疗后仍应严密随访复查。
多发性家族性息肉为一类遗传性疾病,约有40%的后代可接受遗传,一般于8-10岁始出现多发性的结直肠腺瘤(大多数为管状腺瘤,个别为绒毛状腺瘤),20岁左右时,整个结直肠可布满数百个大小不一的腺瘤,如不积极治疗,大部分在40岁左右可出现癌变。
③以前患过结直肠癌者:约有2.5%-11%的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可再患原发性结直肠癌。因此,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还应作为高危人群随访观察。
④血吸虫病患者。⑤盆腔接受过放射线治疗者:
国外有学者报告宫颈癌放射治疗后,直肠癌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4倍,所以可能是高危人群。⑥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本病发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5-10倍,主要危及病变持续活动者,而一时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癌变危险同正常人接近。⑦结直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大量研究发现,结直肠癌病人家庭成员的结直肠癌发病率高于对照组3倍左右,统计分析表明这主要是与共同的饮食结构有关,而与遗传关系不明显。另外,石棉工人、有乳腺癌病史等也应注意患结直肠癌的可能性。⑧遗传相关疾病:以下疾病患者及其一级亲属,腺瘤性息肉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错构性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Juvenile腺瘤性息肉病(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结直肠癌、IBD尤其是UC或慢性肉芽肿性结肠炎。⑨其他:免疫法粪便潜血阳性或慢性腹泻、经常黏液性血便或慢性便秘者。上述这9类人群,要提前进行筛查,筛查的起始年龄建议在40岁前,筛查手段主推全结肠镜。家族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更要在青少年时期进行干预。都有哪些筛查手段?第一项:粪便隐血试验大肠癌早期比较容易发现的症状就是出血,但是只有量较大,呈暗红色血便的时候,肉眼才可以发现,当出血量比较少的时候,是没有便血、黑便的情况,这时候,肉眼就很难发现有异常了。这时候就可以通过粪便隐血试验进行检查诊断了,因为粪便隐血试验很灵敏的,可以对消化道内极少量的出血做出诊断。不过需要注意一点,因为消化道出血如痔疮、胃溃疡等疾病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粪便隐血试验也可呈现阳性,所以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比如直肠指检或肠镜。第二项:直肠指检通过手指直接触诊下段直肠肠壁是否光滑有无结节或肿块、血,若在指套上发现暗红色血液,可能提示肠道内出血,需进一步做肠镜检查。大多数直肠癌,尤其是低位直肠癌可通过直肠指诊检查发现病变。但指检只能检查直肠7-10cm的病变。
第三项:肠镜检查(金标准)肠镜检查是发现早期大肠癌最直接有效的检查项目。多数大肠癌的发生都是由于腺瘤癌变(一般情况下大于2cm的腺瘤有50%的几率会发生癌变),而这癌变的发生要经历漫长的一段时间,且这期间并不会有什么明显症状,所以很难发现,但肠镜不仅可以清晰的看到肠道的全部情况,还可以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从而发现还没癌变的腺瘤,以及早期大肠癌的无症状阶段。第四项:仿真结肠镜这是一种能够观察到结肠黏膜情况的新的放射诊断技术。Fenlon等研究显示,仿真结肠镜对结肠癌的检出率为%,对1cm的息肉检出率为91%,对6mm-9mm的息肉检出率为82%,对5mm的息肉检出率为55%。
仿真结肠镜是结直肠癌普查的一种有前景的技术,但是还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如费用较高,而且结果需要有经验的放射学家来分析,因此在成为普查方法时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第五项:CT检查
可以给肿瘤是否发生浸润、转移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依据,但是有一定的辐射性,检查的效果也没有肠镜好,所以比较少用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检查。
第六项:粪便DNA检测
检测粪便中基因突变体及其表达产物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且取材方便,依从性好,尤其是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的应用使检测的敏感性大幅度提高,克服了大便潜血试验的一些缺点,为结直肠癌的普查开辟了新的途径。散发性结直肠癌突变的基因主要包括APC(adenomatouspolyposiscoli)、K-ras、p53、DCC(deletedincoloncancer)、MSI(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等。
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肠癌的治疗技术也有很大的提升,肠癌从增生到晚期,通常要经历5-15年左右的发展期。越靠近晚期,治疗生存率就越低。早期的小腺瘤症状不明显,一经发现,完全可以直接镜下切除,即使是I期的腺癌,只要发现及时,不但费用低,痛苦小,5年生存率也高达95%。但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II期、III期、IV期)了,IV期的5年生存率只有5%。
但是多项研究均已证明,早期筛查可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各国对于肠癌的早期筛查都有明确指南,而我国目前还无明确指南,公众对于肠癌的认识度不够。数据表明,35-45岁开始筛查可以延长寿命、降低癌症死亡率,但也可能增加潜在危害,为此,建议平均风险人群应在40岁前后开始行结直肠癌筛查。
最后提醒大家:千万不要等到有症状再来做肠镜!
消化内科二病区,杨辉任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贵州省消化内镜学分会常委,贵州省消化病学分会委员,黔东南消化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黔东南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科室床位51张,开放床位70张,医师10名,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在职研究生学历2人。护士17名,主管护师2名。
科室配备有:奥林巴斯()电子胃肠镜及普通电子胃肠镜主机5台;有经鼻胃镜、胶囊内镜、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海博刀,开展14C呼气试验、24小时食管胃PH动态检测各一台,引进有成套先进的内镜清洗消*设备。目前该科主要诊治:消化道早癌、上消化道大出血、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期、肝性脑病、急性重症坏死性胰腺炎等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近年来常规开展普通胃肠镜;经鼻胃镜;无痛胃肠镜;胶囊内镜;十二指肠镜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胃酸监测;胃造瘘术;消化道支架置入术;内镜下食管、胃内异物钳取术;药物喷洒、皮圈套扎术、硬化剂注射、组织胶注射、钛金属夹、氩离子凝固术(APC)等止血术,鼻胃空肠置管术,粘膜切除(EMR),贲门失驰缓症内镜隧道技术〈POEM〉,粘膜剥离术(ESD),胃壁全层切除〈EFR〉,ERCP技术及胃肠息肉切除术,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科室成立以来,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篇,科研立项3项,获地州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获院新技术奖7项,科研成果2项。健康—(医生办)—(护士站)团结奋进的消化内科二病区医护团队资料来源:胃肠病
资料提供:消化内科二病区摄影:王临恺编审:王临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