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痛痛,贴贴贴!”
这句流行语仿佛在暗示
“止痛贴”神奇又万能!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痛
都可以一“贴”了事!
因为止痛贴会掩盖病情进展
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倒贴”上性命!
阿姨突发腹痛,把自己“贴”进医院
近日,69岁的邓阿姨吃完丰盛的晚餐后,右上腹隐隐作痛,她和家人都认为是“吃撑了不消化,引起了胃痛,没什么大事。”
但几个小时过去,邓姨还是感到腹痛便把止痛膏贴在疼痛部位,一连贴了几天,以为可以缓解疼痛。
然而一周过去了,邓姨的腹痛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剧烈,痛得她站不直,睡不着,还出现了高烧、呕吐等症状。
家人终于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急忙将邓姨送到广州医院急诊科,经腹部CT检查发现竟是胆囊重度炎症水肿,胆囊胀得像拳头一样大。
邓姨腹部CT显示:胆囊增大,炎症水肿
止痛贴可致病情延误
回想这几天的经历,邓阿姨百感交集:“本来以为就是小小的肚痛,贴一下止痛贴就好了,没想到差点出了大问题,真的多谢医生护士的及时抢救!”
据广州医院肝胆外科二区主任邵子力教授介绍,胆囊炎因其常在进食油腻饮食或饱餐后半夜发病,也容易让很多人误以为自己只是吃撑了消化不良导致的“胃病”,自行贴止痛膏或吃胃药,其实病根却在“胆囊”。
就像邓阿姨最初只是轻度胆囊炎症,医院及时治疗,导致炎症逐步加重,进展为坏疽性胆囊炎,最终不得不采取切除病变胆囊的方式“保命”。
晟和君提醒
如果突发腹部疼痛不适,千万不要自行贴止痛膏,或者盲目服用止痛药,急腹症止痛反而会掩盖病情进展,对医生判断病情造成干扰,增加诊断难度,耽误治疗。最佳方案是应立即就医。
高危人群需注意饮食
胆囊,是人体消化系统器官之一,胆囊能浓缩和储存胆汁,不吃东西的时候,胆囊负责收集、储存及浓缩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吃东西的时候,胆囊会收缩,将胆汁排入小肠,协助食物消化。
坏疽性胆囊炎,是胆囊炎的一种,在我国发病率较高。
①坏疽性胆囊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两种:
一是急性细菌性炎症;
二是胆囊的循环障碍引起微小出血及胆囊组织坏死。
其往往在进食油腻晚餐后夜间发病,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常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右上腹明显压痛。
坏疽性胆囊炎是一种严重的急腹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
②坏疽性胆囊炎的高危因素
坏疽性胆囊炎的高危因素有年龄、性别、糖尿病和白细胞计数,因此老年、女性、有糖尿病的患者要特别注意,尤其在节日期间饮食不要过于油腻。
胆囊炎患者突发腹痛
警惕急性胰腺炎!
急性胆囊炎也有腹痛、呕吐等现象,但与急性胰腺炎还是有区别的。急性胆囊炎主要表现为右上腹剧烈绞痛或胀痛,伴右肩部或右背部放射痛,大多数患者有发热,体温通常在38~38.5℃,严重的坏疽性胆囊炎可出现高热。
而急性胰腺炎通常表现为突发剧烈的腹痛,一般在中上腹部,亦可偏左或偏右,呈剧烈的钝痛、刀割痛或绞痛,并可引起左腰背部放射痛。在腹痛的同时,常伴有较严重的腹胀,以及恶心、呕吐。
大多数患者不发热,或有中等程度发热(38.5℃以下),并在3~5日退热;超过39℃者较少见,高热不退应怀疑有继发感染(如出现胰腺脓肿、腹膜炎等)。一般止痛药不能缓解,医院急诊。
据调查,医院都会收治不少急性胰腺炎患者。这些患者绝大多数都有暴饮暴食的经历,如果大量饮酒,发生胰腺炎的几率会更大。
所谓胰腺炎,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炎症,早期并不是细菌感染,而是胰腺自身消化的炎症反应,晚期可以继发细菌感染。因此,急性胰腺炎往往来势凶猛,预后取决于病变程度以及有无并发症。
无论是急性胆囊炎还是急性胰腺炎,都是危重疾病,都需要紧急诊治。因此,一旦突发剧烈腹痛,一定要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来源:广州医院、北京网医联盟
在看点一下点击原文,预约体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