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检验科医生,能最近距离体察临床需求,发现最实际的问题。我相信,大家都有机会在科研上小有作为。虽然对科研有动力、有热情,但落实到具体选题上,经常无从下手。
热门资讯展示给我们的,多是疾病的分子机制、新型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转化这类花销很大,要求很高的文章。而基层检验人科研困境是——没有团队带路,没有实验平台、更没有足够的经费。
但是,没关系,我们有秘诀……
检验相关论文的选题极其丰富,不像其他临床专科那样局限于某类器官或病种,又带有医工交叉的特点。如果能把每日工作产出的海量数据发文章,不失为一件省时、省力、省钱且变废为宝的事。
具体操作如何?我提炼出基层检验人做科研的三个关键要素——指标、疾病、检验方法。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同于摸透了大部分检验论文的套路。
图1
这张思维导图,好似一把小孩爱玩的「回旋镖」。检验指标是重心,架起疾病和方法的两翼。惯用的组合有以下几种:
01同一指标应用于多种疾病
检验界津津乐道的「宝藏指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本是血常规中的普通参数,用于鉴别贫血类型。
近年掀起了一波掘宝RDW的热潮,它的应用范围被一再扩展,包括预测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提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活动度,评估心衰、卒中溶栓治疗、急性胰腺炎、恶性肿瘤等疾病的预后。
不止RDW,许多常规指标都是「多面手」。别人发现了指标A与某疾病x挂钩,你可以探索A在类似疾病y、z中的变化;即便不更换病种,别人研究了指标A在发病前的风险提示功能,你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