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瘦到皮包骨的老太太腹部出现了一个幼儿脑袋大小的囊肿,因为风险太大,外科不敢接收。
痛苦不已的她扑通一声,跪在了海*医院(医院)消化内镜中心金震东教授面前求助。这是发生在年的一个场景,至今依然会回荡在金震东教授的脑海中,他经常会记起患者无助的眼神。
“这是我第一例通过内镜所做的胰腺假性囊肿手术。”令人庆幸的是,手术成功了。后来这个案例出现在了由金震东教授、李兆申院士主编的《消化超声内镜学》封面上。
金震东教授
胰腺假性囊肿治疗方式发生了划时代改变胰腺囊性疾病是个让人非常头疼的病,胰腺假性囊肿是其中一种。胰腺假性囊肿多见于急性重症坏死性胰腺炎,在全国胰腺炎患者中占比达1/3~1/4,其中15%的假性囊肿是需要接受治疗的,部分会自己吸收,不需治疗。以前对付需要治疗的胰腺假性囊肿,常常需要进行手术。而手术后常见的风险中,一是大的囊肿引起胰腺左侧门脉高压,导致患者大出血;二是发生胰瘘,给患者带来痛苦。
近年来,关于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有了划时代的改变。金震东教授介绍,以前接诊到一位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多是找外科解决,“十多年前,可能做个囊肿手术还是个很稀奇的事情,都是外科来看。”如今医院,多是交由内镜科或消化内科来处理。“医院,90%~95%的胰腺假性囊肿多由消化内镜中心来治疗。治疗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逐步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的模式转向了介入治疗的模式,其中介入治疗手段分为内镜下介入治疗与非内镜下介入治疗。10%~20%的胰腺假性囊肿手术可以通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引流和超声内镜引流来进行操作。
胰腺假性囊肿是消化内镜治疗中应用最广泛、风险最高的一类疾病。最大的风险就是可能导致患者出血过多而死亡。“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囊腔大出血,鲜血直对着你喷出来,经历过这种情景,你一辈子也无法忘记。”因为风险太大,医院不敢开展这类手术。“但有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做胰腺假性囊肿介入治疗一定要有强大的后备力量以及外科力量来保障。”他强调。医院作为在胰腺炎治疗领域水平领*人,也同样承担着一定的风险,疫情之前,医院每年所做的胰腺假性囊肿手术达70多例,手术成功率一直名列前茅。超声内镜的发展也为这类疾病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帮助,“通过超声内镜引流来治疗囊肿目前已经作为了一个定格的手术,在今年刚出版的《治疗性超声内镜学》有更为详细的表述。”这本书由金震东教授在今年9月翻译出版,不过一些细节问题,比如支架到底怎么选?穿刺的时间等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他表示。
加大超声内镜规范化培训工作迫在眉睫超声内镜在国内发展速度很快。“中国的超声内镜发展最大的改变是在年。”年,由李兆申院士担任大会主席、金震东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的第17届世界超声内镜大会在国内召开。这是目前全世界国际超声内镜会议规模最大的一次,参会人数多达一千七百多人。从那时开始,无论是型号还是技术,在“镜子”的发展水平上,中国开始与国外同步。“现在中国超声内镜的拥有量、患者人数、中国医生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量均在世界前列。”即使医院,其所购买的“镜子”也是越来越新。超声内镜的快速发展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欲速则不达,这种快也给临床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比如超声内镜诊疗的规范化使用等。
金震东教授指出,在超声内镜诊疗的规范上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常规诊断上,“国内做的量很大,但培训上还是非常非常的缺乏”。他用了两个“非常”来形容目前的情形。据他介绍,目前只有医院有超声内镜规范化使用的培训班,一年3~4期,每期招收25人左右,很多想过来培训的人可能已经排到了两年后的时间,在超声内镜的规范培训上还需要再加大力气。
二是在相关规范化指南的制定上,国内目前做的不错,已有相关指南出台且不断更新,比如由金震东教授参与制定的《中国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临床应用指南》等。而国际相关指南的制定也有中国医生参与。“关于诊断性的指南我们需要自己制定,不能跟随国外,他们考虑医保等因素太多,国内自己根据我国国情制定的指南能够更加人性化。”他表示。
在金震东教授看来,今后介入性超声内镜的发展会更加飞速。国内目前还处于介入性超声内镜的初级阶段,“大部分在做穿刺活检,但中国的量太大了。”他表示,随着肿瘤治疗越来越规范,如果不能开展超声内镜穿刺等工作,很有可能影响到疾病的诊治,甚至学科的发展。“介入性超声内镜的穿刺的需求会很大,这是形势在倒逼介入性超声内镜的发展。”在这方面,也是超声内镜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
工作中的金震东教授内镜治疗会越来越微创化而之于消化内镜的发展,也是非常令人期待的。金震东教授介绍,消化内镜发展在诊断方面,已经拥有了超声内镜诊断等非常成熟的诊断技术,活检率会越来越高,实现了很多疾病的早期诊断。但在普及上,中国仍不如其他国家,如果按照日本45岁每年要做胃肠镜检查的标准,国内每年需做“镜子”的人高达3亿,这是个令人震惊的数据。然而在我国,据年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完成的消化内镜的检查仅有万左右例,在“镜子”检查普及上面,仍是任重道远。
金震东教授认为,在治疗性内镜方面,内镜治疗以后会越来越微创化,比如以胆囊结石为例,以前以手术开刀为主,后来使用腹腔镜,3~5年后,很有可能在经口直视电子胆胰管镜检查引导下,经过胆囊管就可将小的胆囊结石取出来,即经乳头的胆囊取石碎石术,保留整个器官,还有肠道吻合术等,很多手术可能会在原来的方案上发生革命性的改变,但这种革命性的改变一定要有细节支撑。
“最近,我们在做超声内镜引导下胰腺囊性肿瘤消融术,将高危人群筛选出来,对没有癌变的肿瘤进行消融,包括无水酒精的消融、硬化剂消融等。此外,也有胆胰管癌腔内射频消融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谈及最近的研究,金震东教授如此说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依托于超声内镜的快速发展,消化内科以及内镜中心将来承担的责任可能越来越多。新技术伴随而来的是新规范的制定,以及培训工作的到位,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金震东教授表示,超声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胰腺假性囊肿等疾病传统的治疗方式。随着超声内镜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超声内镜技术的应用领域必将愈加开阔,在胰腺假性囊肿等疾病的诊治中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END本文作者:《医师报》融媒体记者*玲玲
编辑:裘佳
审核:*玲玲
目前110+医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