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源性胰腺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名医说5年生存率不到5这个生活习惯
TUhjnbcbe - 2021/9/4 17:44:00
白癜风早期什么症状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32346.html

导读:“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预防很重要。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丨唐唯珂

编辑丨徐旭、李欣夷

图片来源丨图虫创意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人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也不断增强,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习惯选择。特别是上班族,由于生活饮食不规律,工作压力大,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类疾病也成了体检报告上的高频词汇。面对这类疾病,大多数患者并不需要打针吃药,更不需要手术,只要定期复查就可以。不过,也有少数患者要进行手术治疗,甚至摘除胆囊。网上也有传言称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如果不及时手术切除,最终会进展成胆囊癌。而胆囊癌的治疗效果非常差,存活5年的机会不足5%。这是骇人听闻还是事实?胆类疾病到底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呢?4月15日-21日是第27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健康中国健康家——关爱生命科学防癌”。日前,21世纪经济报道“名医说”栏目专访了中医院副院长、胆胰外科主任刘超,请他为我们介绍普通人如何前置防治胆囊类疾病,特别是胆囊癌的相关知识。

视频来源:21视频

《21世纪》:很多人在体检中发现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这类疾病,如不及时治疗会有什么危害?

刘超: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是我们的常见疾病,特别是在成年人中比较高发。胆囊结石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以下疾病:(1)胆绞痛。典型的胆绞痛是指病人在心口窝(剑突下)、右上腹部位发生的剧烈绞痛,这种疼痛会向右肩部或者右侧腰背部放射。(2)急性胆囊炎。除了胆绞痛的临床表现外,还可能会出现发热等症状。(3)慢性胆囊炎。主要表现为慢性的右上腹痛,进食油腻食品后症状加重。部分病人会表现为剑突下疼痛不适,这类病人容易被误诊为胃炎等疾病。(4)急性胆管炎。当胆囊结石从胆囊排出,卡在胆总管,会导致胆总管梗阻,胆汁排出不畅,造成细菌感染,继而引发急性梗阻性胆管炎。表现为皮肤巩膜*染,同时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5)急性胰腺炎。又称为胆源性胰腺炎。在我国,约50%的急性胰腺炎由胆道结石引起,而急性重症胰腺炎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6)胆囊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约85%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患者患胆囊癌的风险是无胆囊结石人群的13.7倍。而胆囊癌的预后非常差,T2期以上的胆囊癌(肿瘤突破胆囊壁)即便行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也不足5%。对于胆囊息肉而言,其主要的继发风险是胆囊癌的发生。《21世纪》: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刘超:目前,中华医学会及中国抗癌协会相关专业组/委员会制定的诊治指南或共识中,认为以下情况需要进行胆囊切除术:(1)有症状的胆囊结石,不论单发结石还是多发结石,建议行胆囊切除术。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症状并非典型的“右上腹痛及/或合并肩背部放射痛”症状,患者往往主诉为“消化不良、定位不明的上腹不适”等。在排除可导致此类症状的其他消化道疾病后,建议行胆囊切除术。

(2)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建议手术切除胆囊:

①单发结石,直径超过3cm;

②多发结石,具有结石脱落入胆总管下段引发胆源性胰腺炎的风险;

③合并瓷化胆囊;

④合并糖尿病;

⑤影像学检查提示胆囊壁显著增厚,不排除胆囊癌变;

⑥影像学检查提示合并*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⑦直径小于3cm的单发结石,虽无症状及影像学检查无胆囊壁显著增厚,但如果伴有胆囊癌家族史、患者年龄超过50岁、合并多年糖尿病史,建议手术切除胆囊。胆囊息肉在体检中发现比较多,根据将来有无癌变可能,分为高风险和低风险,与息肉的大小、数目、基地宽度、生长速度、血供、种类,以及病人血清肿瘤标志物、年龄等相关。一般情况下,如果胆囊息肉有如下特征,认为其属于高风险,具有恶变倾向,建议手术切除:

(1)直径≥10mm;

(2)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

(3)单发息肉或无蒂息肉,息肉生长速度快(生长速度3mm/6个月);

(4)腺瘤样息肉。《21世纪》:很多人担心胆囊切除手术风险高,对人体影响很大,是否是这样呢?刘超: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已成为胆囊切除的标准化手术。该手术有以下特点:

①创伤小,只需要在腹壁上开3个0.5—25px的小孔,避免了传统开放手术后产生的大疤痕;

②恢复快,术后当天就可以进食,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动、出院,一个星期后可以从事非体力劳动。在某些中心,腹腔镜胆囊手术还可以作为日间手术开展,即手术后当日出院。对于很多人担心的胆囊切除后会导致消化功能的问题,一方面,很多胆囊结石会合并慢性胆囊炎,这类胆囊的正常生理功能已经基本丧失,切除胆囊后的影响很小;另一方面,胆囊切除后,部分患者的胆总管会出现代偿性扩张,在某种程度上会弥补胆囊的功能。实际上,在临床观察中发现,胆囊切除术后真正出现严重消化不良的病例数非常少,反而很多患者反映术后消化功能变好了。

《21世纪》: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人群而言,平时需要如何做才能预防胆囊癌的发生呢?刘超:部分人群平时并无明显不适,只是体检时才发现患有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这部分人群拿到检查报告后首先需要到肝胆外科门诊咨询,由专业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果符合胆囊切除指征,医生一般会建议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如果没有明确的手术指征,一般需要每半年进行1次肝胆超声检查,动态观察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的变化。如果这个过程中出现胆囊结石相关症状,或胆囊息肉增大至10mm以上,建议还是进行手术治疗。《21世纪》:在您常接触的病例中,有没有出现对胆囊息肉或胆囊结石未予重视,最后出现不太好的结果的情况?刘超:的确,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案例。5年前我们接诊了一位患者,医院的口腔科医生,在单位多次体检中都发现有胆囊结石,患者也有典型的慢性胆囊炎表现。医院的肝胆外科同事多次建议其行胆囊切除手术,但该患者认为自己口服点消炎利胆药物,症状就明显缓解,手术切除胆囊又会“大伤元气”,而胆囊癌变只是小概率事件,故一直拖着不肯手术。最终患者出现了持续腹痛不缓解、*疸、腹水等症状,来我院就诊检查时,发现已是胆囊癌晚期。另一个病例,是位50多岁的银行职员,前不久因胆囊癌去世,我们都觉得很可惜。他每年体检都显示出有胆囊息肉,最早一次是在年。、年体检发现息肉明显增大,但因无腹痛等症状,未给予重视。年国庆期间,医院检查,发现胆囊癌并肝脏、肺脏转移。虽然随后进行了积极治疗,使用了最新的化疗、免疫及靶向治疗方案,也未能挽救他的生命,治疗过程病人也是较痛苦的。以上两个病例,如果早点听从医生建议行胆囊切除术,就不会有后面的胆囊癌发生。对于有手术指证的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我们建议患者尽早接受治疗,不要等到癌变。虽然说目前早期胆囊癌的治疗效果非常好,但是目前的临床检查手段,包括B超、CT、MR检查及实验室检查,都很难发现(早期胆囊癌)。《21世纪》:那我们普通人在护肝和护胆这些方面,除了体检,日常在饮食、作息上还要注意什么?刘超:胆囊结石的预防要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这些食物虽然口感很好,但不能过量,蔬菜、水果和五谷杂粮也要吃,不能偏食。然后就是希望大家要养成定时吃饭的习惯。特别是早餐,大家还是要按时吃。经常不吃早餐,胆囊会缺乏节律性的收缩,胆汁淤积时间长,容易得胆结石。《21世纪》:能不能通俗解释一下医学上的原理,为什么不吃早餐会引起胆汁淤积?刘超:因为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肝脏分泌的胆汁比较稀薄,它们是在胆囊里浓缩和存储的。当我们进餐需要消化的时候,胆囊就把胆汁排放到小肠里。如果我们经常不定时吃饭,胆囊就缺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就像一杯水保持静止不动,里面就会出现沉淀,进而形成胆囊结石。《21世纪》:目前认为很多疾病重在预防,胆囊疾病是否也是这样呢?刘超:两千多年前的《*帝内经》告诉我们:“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治未病”是中医的健康观,是古代医家几千年来在预防和治服疾病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科学思想,是中医学奉献给人类的健康医学模式。胆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也是一样,首先要预防疾病的发生,如果疾病已经发生,阻止其从小病转变为大病,大病转变为不治之病,是最重要的。很多大病其实都是从小病开始的,只要治疗这个小病,大病也就不会发生了。即使发病,也不是说都治不好,在早期都可以治愈。有些人会有不正确的观念,觉得小病不用治,医院,我们非常不赞成。什么事情熬到最后都成了晚期,患者会非常痛苦,治疗代价也会更大,治疗效果也没有早期的好。

21新健康近期原创好文:

21深度│鱼肉抗刀俎?张煜医生的爆料,仅仅是揭开了患者维权困境的冰山一角三甲医生揭肿瘤治疗黑幕:患者人财两空,或因医生肆意妄为?肿瘤科藏着什么隐秘利益链?每年万发病、16万死亡,传染性高过新冠,疫苗覆盖率却骤降?这些传染病正带来新威胁脑组织被挤变形?一名40岁女记者的猝死:我国超1亿人正活在这种风险中不自知

深度│“坏医生”自曝10年收回扣50多万!医院“塌方式”腐败还有哪些遮羞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医说5年生存率不到5这个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