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源性胰腺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不开刀,胆管结石嘴里取ERCP术
TUhjnbcbe - 2021/11/8 1:31:00
ERCP的中文全称是“逆行胰胆管造影”,具体是指:用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一项专业性强、对操作能力和熟练程度要求高的肝胆外科微创操作技术,与传统手术操作相比,具有创伤相对较小、恢复较快、疗效确切等特点,兼具了检查、治疗的功能。因此,被业内人士称为“消化内镜*上最璀璨的明珠”,又被称为“钻石”技术。

ERCP示意图

简要的操作过程是麻醉后,从嘴巴插入一根类似于胃镜的十二指肠镜,一直插入到十二指肠中段的位置,这里是胆总管的出口,从这里插入特制的细导丝以及专业的操作器械。通过这样的操作可以进行肝胆管、胰管的造影或是相关的手术操作,如:取活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放置胆道支架、通过十二指肠镜取出胆道结石等。

ERCP能解决哪些问题

第一、肝外胆管结石是接受ERCP治疗最多的病种。

肝外胆管结石要尽早尽快取出,因为每天约ml的胆汁通过胆道流入肠腔帮助消化食物,而结石就相当于水库的堤坝,一旦胆道阻塞,胆汁将无法下行而倒流入血,就会出现:腹痛、发热、*疸,严重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ERCP与外科开腹手术相比较,具有微创、痛苦少、恢复快和结石复发后可重复治疗等优势,目前是胆管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胆管结石易发人群!!!1、女性因为女性体内含有较高的雌激素,而雌激素会影响肝内结合胆红素的形成,同时还容易减慢胆囊排空,引起胆汁淤滞,导致形成结石。怀孕也会大大增加胆石症的发病率。2、肝硬化患者因其身体中对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雌激素水平较高,加之又有慢性溶血、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囊排空不畅、胆道静脉曲张、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3、肥胖人群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较高。肥胖者大多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加之多数肥胖人群活动较少,也容易产生胆总管结石。

4、不健康饮食者这类人群多喜好荤食和甜食,会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胆固醇,导致形成胆固醇结石;经常不吃早饭的人群,会使体内胆酸含量减少,胆汁引流不通畅,易导致结石产生。

第二、胆管良恶性狭窄——小*人。

胆管良恶性肿瘤导致胆管狭窄,我们常说会表现为“小*人”(皮肤巩膜*染、小便红褐色甚至深茶色,大便呈灰色甚至白色)。

胆管良恶性肿瘤导致胆管狭窄,我们常说会表现为“小*人”(皮肤巩膜*染、小便红褐色甚至深茶色,大便呈灰色甚至白色)。

通过ERCP放置塑料或金属支架可让胆汁顺利通过肿瘤导致的狭窄段流入肠道,从而解除胆道梗阻,达到减轻*疸及改善肝功能,为外科手术创造条件。而对无法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也可改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恶化。

如肝移植术后吻合口狭窄、慢性胰腺炎导致胆管狭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良性狭窄ERCP置入支架可以纠正狭窄、消除*疸,提高生活质量。第三、胰腺疾病。

1、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胆道结石引发的急性胰腺炎,占急性胰腺炎的50%-60%。尽早、尽快的通过ERCP取出胆道结石,可以尽早的促进胰腺修复。

2、胰管破裂及胰漏:急慢性胰腺炎及外伤、胰腺手术等都可能导致胰管破裂及胰漏,ERCP放置胰管支架引流可减轻胰管内压力,促使破口及漏口愈合。

3、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易导致胰管狭窄及胰管结石,可行ERCP下胰管支架引流及胰管取石。

4、胰腺假性囊肿:是急性胰腺炎发作的后遗症,ERCP可行囊肿引流术,从而避免过去的开腹手术。

ERCP示意图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示意图

在消化内镜二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ERCP技术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ERCP技术集消化内镜技术之成,融内镜观察、造影透视、网篮取石、乳头肌切割、放置支架等于一身,是消化内镜技术的高阶版本,为手术代价巨大的胆道、胰腺疾病开辟了微创甚至无创的手术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消化内镜的临床应用和价值。

目前已成为内镜下诊治疗各种胆胰疾病的微创技术的代名词和首选方法,

常用于:

胆总管胰管结石的碎石、取石治疗;

各种原因的胆管、胰管和乳头狭窄的扩张和支架置入治疗;

各种原因的胆道阻塞和炎症的引流,

特别是化脓性胆管炎急诊引流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ERCP胆总管取石示意图

ERCP因操作空间小、操作环境复杂、并发症风险大,被誉为内镜技术「皇冠上的明珠」,是难度最大的内镜术式之一。

据说,目前全国能熟练掌握此项技术的医生,不超过个。

胆总管发生结石的病因和危害

胆总管结石是指位于胆总管内的结石,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

据临床调查研究,在我国的人群发病约为4%—11%。

形成胆总管结石的主要原因是遗传性胆固醇代谢异常、胆汁淤积以及胆道系统的感染。

不良的生活习惯可增加其发病率,如经常吃火锅、烧烤、蛋*、动物内脏等油腻食物的人群;经常不吃早餐、饿一顿饱一顿,饮食不规律的人群。

经口取出来的“宝石”

胆总管结石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上腹绞痛和放散性背痛,寒战、高热和随后发生的*疸三大症状;

如果胆总管下端完全梗阻,而胆囊管通畅,可表现为右上腹有肿大压痛的囊性包块;

肝脏也会出现呈对称性、弥漫性肿大、压痛;

患者表现为高热,会导致肝细胞损害和胆汁淤滞等一系列中*性症状,如为及时就诊,或就诊时间较晚较,感染会进一步加剧,出现全身*血症和中*性休克症状,严重的可危及生命。

哪些情况可以选择ERCP?

ERCP虽然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但由于CT、MRI、MRCP无创诊断学的进步,已经不需要单纯的ERCP诊断,ERCP现在还是以治疗胆胰疾病为主。

适应症很多,其实只要一句话:只要怀疑胆管、胰管有问题,都是ERCP的适应症。

一般来说,ERCP的适应症包括:

1.胆总管结石;

2.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3.各种原因引起的梗阻性*疸,包括十二指肠乳头炎症及壶腹部良、恶性肿瘤;

4.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5.疑有先天性胆道异常及胆胰合流异常;

6.胆道术后狭窄、胆漏等;

7.胰腺肿瘤、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等;

8.Oddi氏括约肌功能障碍、胆道蛔虫、胰管或胆管的组织活检等等。

胆管造影发现下端结石

简单说,ERCP就像我们后勤的管道工,胆胰管堵塞或者有点问题了,我们要去疏通一下、干预一下。

当然也有些人不能做,禁忌症包括:

1.严重的心肺或肾功能不全者;

2.急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胆源性除外);

3.对碘造影剂过敏者。

4、严重胆道感染;

5、凝血功能障碍者。

可能的并发症:包括胰腺炎、出血、穿孔、胆系感染等。

带教中的王宏光教授

为什么要选择ERCP治疗?

ERCP在胰胆管疾病的治疗作用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首选的、易于接受的治疗方式,如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4小时后可恢复正常进食。

临床常见胆总管结石、梗阻性*疸、胆源性胰腺炎化脓性胆管炎等疾病是ERCP诊断及治疗的拿手好戏。

开腹取石术是临床治疗胆总管结石经典、规范的方法,但该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而随着ERCP在临床上的广泛运用,已经获得了患者和医生的青睐,该手术具有创伤小,病程短,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拿到胃里的胆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无论有无症状,都需接受ERCP治疗,以避免出现发热、腹痛、*疸等胆管炎表现,如不做手术,部分病人可诱发胆源性胰腺炎。

还有胆管结石易于复发,如再发结石还可以选择ERCP取石,而开腹再次手术的困难相对较大。

ERCP术前准备

所有胆管结石均应该有B超、CT影像学、MRCP证据,如有条件可行超声内镜检查确诊。

此外,还需完善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胸片、心电图,部分高龄患者及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作心脏彩超、肺功能检查。

1、术前评估:

评估患者身体情况,既往史及过敏史,特别是碘过敏史;

2、知情告知:检查前日晚餐后禁食,术前空腹6-8小时。建立静脉通道:留置套管针,便于加药和抢救;

3、患者准备:不能穿太厚、太紧衣裤,并去除金属物品,如皮带、钥匙、首饰等;

4、心理准备:耐心向患者介绍ERCP术的必要性,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心理压力;

5、碘过敏试验:用3%的泛影蒲按0.1ml皮内注射,20min后观察反应,阴性方可做;

6、术前预防用药:术前30min肌注地西泮、东莨菪碱、哌替啶。

出院指导

1、出院后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2、患者应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素饮食、多饮水、避免剧烈运动;

3、定期复查血、尿淀粉酶,如有发热、呕吐、腹痛腹胀及皮肤*热需及时就诊。

文章来源:胃肠病

Ercp作为一项诊断及之类胆管胰管疾病的综合性技术在国内已逐步普及,目前,我科已常规开展该项目。

专家介绍

门诊时间:周日全天消化内二科专家门诊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开刀,胆管结石嘴里取ERCP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