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拼音:zìdiǎn;英文:dictionary,characterdictionary)是为字词提供音韵、意思解释、例句、用法等等的工具书。在西方,没有字典的概念,全是中国独有的。字典收字为主,也会收词。00词典或辞典收词为主,也会收字。为了配合社会发展需求,词典收词数量激增并发展出不同对象、不同行业及不同用途的词典。随著吸收百科全书的元素,更有百科辞典
字典,是以字为单位,一一注明读音、意义和作用的一种工具书。中国的字书,源远流长。相传公元前8世纪周宣王太史史籀,用四言韵句编写了一部儿童识字的启蒙读本,叫做《史籀篇》,这便是我国最早的字书,可说是字典的雏形,全书原为15篇,收入《汉书.艺文志》小学类,但早已佚亡。今天所见是收录在《说文解字》中《史篇》及所录的“籀文”字。我国最早的字典要算《说文解字》(那时叫字书)。这是东汉许慎编撰的。全书共15篇,共收字字。按文字形体偏旁构造,分列部,开创部首编排法,是世界最古的字书之一。原文失传。现行的《说文解字》是经宋代徐铉兄弟重新整理的。
第一部字典性质的《尔雅》的这个名称它很明显就明确了字典的功能。“尔”也写作“迩”是接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就是以雅正之言解释语词和方言,使之接近规范。
中国古代字典都称为“字书”,直到《康熙字典》问世才称“字典”的。最早的一本汉语词典是《尔雅》成书的上限不早于战国,因为书中所用的资料,有的来自《楚辞》、《庄子》、《吕氏春秋》等书,而这些书是战国时代的作品;成书的下限不会晚于西汉初年,因为在汉文帝时已经设置了《尔雅》博士,到汉武帝时已经出现了犍为文学的《尔雅注》。近代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性的,如《新华字典》;一类是专门性的,如《异体字字典》。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